從政治角度來說,由秦鋒統一指揮四鎮兵馬,是五省總督—楊鶴的意思,不宜違背!

不懂嗎?

解釋一下!

西北四鎮兵馬東出潼關、討伐中原流寇,需要有人統一指揮,這件事五省總督—楊鶴肯定是知道的。

如果楊鶴有意讓侯世祿、李棲鳳其中一人負責指揮四鎮兵馬,肯定會在命令中寫明的,但是沒有。

說明楊鶴真正中意的指揮者是秦鋒!

奈何秦鋒的官職沒有侯、李二人高,資歷沒有侯、李二人深,若是直接下命令,讓其統一指揮四鎮兵馬,只怕有人會不服氣!

於是乎,不直接任命指揮者,而是讓四鎮將領們自行選舉。

侯世祿、李棲鳳能當上總兵官,智商自然是不低了,明白五省總督大人的暗示,於是二人順風推舟,強烈要求秦鋒統一指揮四鎮兵馬!

至於寧夏鎮參將—宋有韜,一直對秦鋒唯命是從,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了!

三位將領全部要求秦鋒統一指揮四鎮兵馬,後者推辭不過,只能答應下來!

……

接下來,商議第二件事情:如何出兵救援開封城?

要知道,潼關—開封相距九百餘里,前往救援的話,要橫穿整個河南府、大半個開封府才行。

而在河南府境內,盤踞著十幾支流寇隊伍,其中實力最強的首領叫樊和尚!

樊和尚,本名樊來喜,本是河南府—欒川縣的一名潑皮無賴,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後在打架鬥毆中犯了人命官司,為了躲避官府的捉拿,於是自行剃度,做了一名四處遊走的野和尚!

四處遊走期間,樊來喜一面並利用出家人的身份,坑蒙拐騙、謀取不義之才,一面增加見聞、結交江湖人士,學到了很多本領!

再後來,天災人禍、饑民造反,中原大亂!

大亂之際,樊來喜利用出家人的身份,四處宣揚末世論:說什麼末法時代已經來臨,天下蒼生都會墜入阿鼻地獄、永不超生!

又稱自己是彌勒佛降世,是來救苦救難、普渡世人的,還建立了一個彌勒聖教,利用各種手段,大肆招納信徒!

崇禎五年,樊來喜自稱彌勒聖主,而後率領信徒們起事造反,四處攻城略地、擴充兵馬!

現如今,樊來喜擁有七八萬人馬、數十萬信徒,佔據了河南府南部的十幾個州縣,聲勢浩大,河南省的官軍幾次前往討伐,皆是大敗而歸、損兵折將!

現如今,西北四鎮兵馬要想救援開封城,必須經過河南府境內,彌勒聖主—樊來喜這隻攔路虎如何解決呢?

“樊和尚的人馬盤踞在河南府的南部地區,並沒有北上之勢,咱們可以自潼關東出,而後沿著河南府北部行進,直取滎陽城,再利用圍魏救趙的辦法,迫使高迎祥率軍回援滎陽,這樣就可以解開封之圍了!”

“不,咱們先消滅樊和尚和其餘十幾支流寇,完全佔據河南府,而後再攻打滎陽城!”

“樊和尚手下那些人都深信彌勒邪教,人人遞光頭、穿僧袍、掛佛珠……上陣之時,手持戒刀、長棍、方便鏟、水磨禪杖等兵器,奮勇拼殺、悍不畏死,想要將其消滅掉,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會消耗大量時間!

開封城那邊,被數十萬流寇圍攻,能堅持那麼長時間嗎?”

“正因為樊和尚難以對付,才要早一點將其消滅,否則任其做大,後患無窮!

至於開封城,城高池深、人口眾多、糧草充足,更有虎將—陳永福坐鎮,堅守兩個月以上絕無問題!

兩個月時間,足夠咱們消滅樊和尚,佔據整個河南府,而後拿下滎陽城了!”

……

商議過程中,固原鎮總兵—侯世祿、甘肅鎮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