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郎的第沛團。
本來;在日軍大本營的整個作戰計劃當中;稻葉師團屬於牽制**的偏師;日軍大本營並沒有對稻葉師團寄予太高的期望;可實戰中;這個稻葉師團卻打得風生水起;愣是憑藉一個師團的兵力生砸開了田家鎮要塞。
田家鎮要塞一丟;大武漢也就門戶洞開了。
眼下;小諸葛白崇禧正四處抓部隊去堵漏;可李品仙第4兵團的頹勢已成;小諸葛再是神機妙算;也不可能堵住四面漏風的這間破屋;小日本第沛團兵臨武漢城下已然是不可避免;也就是三五幾天的事情了。
對於武漢不保的殘酷現實;老蔣其實早有理準備;在武漢會戰開打之初;老蔣就曾表示;武漢會戰絕對不會重蹈南京保衛戰的覆轍;而且提出了戰武漢而不守武漢;意思是說要圍繞武漢跟小日本打一場決戰;但絕不會集中兵力死保武漢。
在經過慘烈的淞滬失敗、殘酷的南京失敗之後;老蔣終於是汲取了教訓丨了;他終於有些明白;抗戰絕不能夠計較一城一池之得失;他之前所提倡的寸土必爭、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戰略總方政其實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不過現在改弦易轍也為時未晚;畢竟中國有著廣袤的疆域;有著廣闊的縱深;既便丟了東北、華北以及華東;國民政府也仍還有跟小日本對峙的資本;所以;這次蔣委員長很平靜地接受了武漢不保的殘酷事實。
但平靜歸平靜;真要放棄武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那麼多政府機關都要撤退;其次那麼多工廠、學校需要搬遷;再次那麼多物資裝置需要轉運;最後還有從華北、華東逃難過來的上千萬難民也需要轉移;這些工作千頭萬緒卻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蔣委員長身為領袖又豈能不焦頭爛額?
所以當陳誠告訴蔣委員長;說薛嶽打算吃掉孤軍深入的小日本第10沛團時;蔣委員長頓時精神一振;儘管放棄武漢是之前早就決定了的;但這難免會挫傷全**民的抗戰信心和士氣;如果這時候能來次大捷;吃掉小日本一個主力師團;則不僅可以衝抵武漢失守的消極影響;更能極大鼓舞全**民打贏抗戰計程車氣信心。
“伯陵有沒說有多大把握?”蔣委員長兩步就站到了大地圖前。
此時的蔣委員長心情大好;對此前發生的齷齪也就不再計較了;這時候蔣委員長甚至在內心慶幸;幸好當初也沒有強逼著薛嶽把俞濟時的第36軍團撤下;更慶幸薛嶽當時頂住了自己壓力;死活把第36軍團扣在了德安。
陳誠不敢替薛嶽把話說滿;輕聲說道:“伯陵這次的決心很大。”
“嗯;我曉得;我曉得的。”蔣委員長連點光頭;若有所思道;“蘭封會戰失利;當時我的確說了幾句重話;伯陵心中有氣我是曉得的;你讓伯陵好好打;不要有什麼顧慮;前線戰事他儘可臨機決斷;不必事事請示於我。”
陳誠連連點頭;又恭維幾句委座英明。
蔣委員長又道:“伯陵如果有什麼需求;無論是調兵還是物資;都要儘量滿足;但有一條;務必給我吃掉這個10沛團”
第一卷淞滬會戰 第26章 形勢大好
蔣委員長想吃掉小日本第10沛團;薛嶽更想。
自從蘭封會戰失利之後;薛嶽就一直憋著口氣。
其實一開始薛嶽並不認同參謀長吳逸志的判斷;認為瑞武路、南潯線之間的缺口既便在此前的拉鋸中有所擴大;也不具備大規穿插的條件;因為小日本要想從這個缺口實現大規模的迂迴穿插;就勢必得拋掉所有的重灌備。
山區行軍可不是鬧著玩的;你就是大羅真仙也不可能憑空在深山老林裡變出一條平坦大道來;大山之中;部隊徒步行軍尚且不易;遑論重灌備?
沒了重灌備;小日本的戰鬥力就會遭到嚴重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