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蔡鍔將軍!蔡將軍我是《新聞報》的記者……”

“我《新報》的記者……”

在確認眼前這個異常消瘦的蔡鍔將軍時;車廂裡十多個穿著洋呢大衣的人紛紛不顧一切地湧上去大聲的的喊著,這些人大都是各報的派至張家口的記者。之所以在車上會有這麼多記者,原因就是因為司馬以察哈爾臨時管理委員會的名義,通電全國報界,希望各報社能派出記者到張家口,以期輿論界能夠充分發揮監管作用,以使西北更好更快的完成張家口的善後工作。

而察哈爾臨時管理委員會下設的新聞科,將全權負責接待各地報界同仁。這種全面公開善後事宜的事情,在全中國可是第一次。一時間各地記者自然能過各種方式朝張家口進發,所以在車上才會出現這麼多記者。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就是司馬準備要在張家口做地事情,以利用內地輿論,把現在的局面扭轉過來,把壞事變成好事,必竟相比與未來的計劃。現在的西北與司馬都需要一個好點的名聲,名聲這東西有時候能發揮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當這些記者們看到眼前這個消瘦的中年人,竟然是蔡鍔將軍地時候,那裡還會顧及其它,趕緊採訪蔡將軍這會再造共和的第一功臣才是正事,一時之間車廂內亂成了一團。

“立正!”

秦恢漢站在站臺旁邊大聲的喊著口令,雖然不能親自見到自己的偶像蔡鍔將軍,但是能在火車站列隊歡迎蔡鍔將軍,已經讓秦恢漢感覺非常之榮幸。

“敬禮!”

在火車進入辛莊子站的時候,作為排長的秦恢漢大聲的喊到。一個排四十名官兵對著進站的列車行著持槍禮,身著大衣,頭戴鋼盔手持步槍的西北軍的官兵用持槍迎接著那位,再造共和地功臣,在西北被稱為職業軍人典範的蔡鍔將軍。

一直以來西北民團都是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人典範來教育官兵,而蔡鍔則就是其中之一,在司馬這個後世的人看來像蔡鍔這樣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純粹的軍人,而這種絕不幹政的純粹的軍人,正是西北標榜的軍人範典。

“將軍閣下,歡迎您來到察哈爾!祝您健康!”

站在隊伍排頭的秦恢漢向站在列車中地蔡鍔將軍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的。然後和戰友們齊聲喊到。

“共和萬歲!”

當擁擠在火車站臺上的人們,看到火車上的蔡鍔將軍後,人們大聲地喊到,對於這樣一個再造共和,並主動放棄軍政職務地將軍。每一個人對其只有發自於內心的尊敬。

“人以良心為第一命。令良心一壞,則凡事皆非。”

站在張家口火車站站臺上地司馬不時看了看手錶。腦子裡想起了蔡鍔將軍經常說的那句話來,作為西北民團的總團長,和察哈爾臨管會的主任,司馬親自來車站迎接蔡鍔將軍到也屬正常。

“也許這就是蝴蝶效應吧!”

看了看手錶,再有半小時火車就應該進站了,司馬在心裡暗自想到,按照歷史上的時間,蔡鍔將軍應該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就應該去世了,可是司馬怎麼也沒有想到,在共和六年,1917年1月3日的時候,蔡鍔將軍竟然來到了察哈爾。對於司馬而言。蔡鍔將軍的到訪無疑是一件大事,這幾日司馬的全精力都撲在了張家口難民的安置,炮擊中傷員的救治以及死者的撫卹之中,還有就是協調察哈爾本地政務。

現在司馬才算是體會到了做官地辛苦,至少司馬覺得自己現在的這個主任做的非常不輕鬆,而是這幾天司馬可沒少看到報紙上罵自己的文章,如果不是有所顧及,恐怕司馬的那三分土性早都上來了,但是顯然司馬不能這麼做。西北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挽回自己的中國希望的形象。

而且是最為重要的是,現在第一批從京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