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反正昂長的點卯,接著陳奇瑜發表了廢話連篇的開場白。反正吳世恭這個都司在整個中軍帳的武官之中又成為了一個小角色,所以他樂得躲在角落裡打醬油。
可是吳世恭沒有發覺:他在打醬油,總督陳奇瑜可是幾次用目光掃過吳世恭這個醬油瓶呢。陳奇瑜心中也有些納悶,難道這個五大三粗,在中軍帳裡心不在焉的都司竟然也有著這麼好的軍事眼光嗎?
而軍議終於到了正題。總督陳奇瑜的一名幕僚在中軍帳內懸掛的一副地圖前,開始詳細地解釋說明陳奇瑜制定的剿匪戰略。
到了此時還是一切正常。等到那位幕僚講解完畢以後,軍議到了討論的時間。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內容,無非是討論由何支明軍駐守何地?何支明軍追擊剿匪罷了。
其實這分配任務的工作也是沒有問題的。象曹文詔、左良玉等客軍,基本上都是追擊剿匪的,而河南本地明軍基本上都是駐守本地的。陳奇瑜之所以讓武官們討論一下,無非是讓他們表一下決心,然後陳奇瑜就要分配任務了。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在討論完畢之前,總督陳奇瑜突然問道:“李遊擊、趙指揮、吳都司,你們三部可是打了汝州大捷的強軍啊!這次本督可是要多多倚仗你們啊!”
而坐在一旁的河南巡撫玄默沉吟了一會兒,接著一捋鬍鬚說道:“既然陳總督如此看好三位,那麼三位就做好準備吧!記住!要愛惜百姓!”
這次如果出擊剿匪,河南本地的官軍多少都要派出去一些,而那些有背景的武官玄默並不想得罪,所以原定出徵的就是陳中之和江澄這些邊緣武官。可是既然總督陳奇瑜看中了吳世恭等三人的部隊,那麼玄默也就順水推舟了。當然,由於李兵備道的彈劾奏章,吳世恭等三人的部隊在明朝朝廷和河南本地官府中的名聲很臭,所以玄默也讓他們注意一點。
真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啊!不過趙銘這個八卦王的名號也確實是名之所歸的,在昨天的閒聊中,趙銘早就把他從陳奇瑜的那些親信嘴裡打聽來的訊息告訴了吳世恭,所以對於出征,這三人也有著心理準備。
可這時候,吳世恭這三人的行為就有些怪異了。在剛才,陳奇瑜是按照明朝官銜的高低來稱呼這三人的。而現在,也應該按照稱呼的順序來回答。
而李祿和趙銘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不作聲。反而是吳世恭當仁不讓地先開了口:“尊令!”
而這不符合官場規矩的行為倒是讓陳奇瑜一愣。不過他也沒多心,看到是吳世恭開口,陳奇瑜也正中下懷。
於是陳奇瑜接著開口問道:“這次你們三部各來了多少兵丁呢?”
李祿和趙銘還是不開口。什麼三部啊?除了親兵以外,就只有汝寧軍一部,叫李祿和趙銘怎麼回答呢?
可是吳世恭一聽就知道總督陳奇瑜是在挑刺了,因為這完全就是明知故問。昨天進大營的時候,吳世恭所帶的汝寧軍早就被軍需統計了入營的人數,而作為主帥的陳奇瑜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可是吳世恭仔細想想又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得罪了陳奇瑜。今天還是吳世恭和陳奇瑜的第一次見面。以前一個在河南,一個在陝西,倆人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況。可到底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對呢?
百思不得其解,吳世恭也只能夠加倍小心地回答道:“稟告總督大人。我們三部共到來正兵一千五,輔兵一千。”
又見到是吳世恭出面回答,陳奇瑜就察言觀色了一番,突然間他恍然大悟,原來這三部都聽著眼前的那個都司的命令啊!
陳奇瑜心中就有些火氣了。作為文人出身的總督,陳奇瑜也是特別重視上下禮數。雖然他也知道吳世恭這三部是一個聯盟的關係,但是在今天中軍帳議事中,至少也要在自己這個總督大人面前做些表面功夫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