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了催追捐助而同貴戚們大動干戈的時候,皇五子卻得了一場大病。好像是痢疾,十分危險。而宮外的貴戚們聽說了這個情況,決定透過這個孩子來震懾皇帝一下。

於是貴戚們就買通好宮中的太監宮女,在皇五子的身邊裝神弄鬼起來。他們讓一個老太太打扮得妖模怪樣,神秘兮兮地對這病中的小孩子說:“我是九蓮菩薩。皇上待外戚薄情,再不悛改。就讓他的兒子全都死掉!”反覆地說了好幾遍。

那皇五子就是個孩子。在極度的驚恐中當然記住了老太太所說的全部內容,還在崇禎皇帝來探視的時候,原原本本對他講了一遍。

崇禎皇帝聽了大驚。原來所謂九蓮菩薩,是宮中對坐在蓮花寶座上的觀世音菩薩的一種稱呼,當年萬曆帝的生母李太后曾在殿中供奉著一幅大士像,據說很有些靈驗。李太后死後宮中就傳說這位太后是九蓮菩薩轉世。上上下下都知道這種說法。其實這就像是稱呼慈禧太后為“老佛爺”一個道理。反正明、清的宮廷是一個樣。

而李國瑞正是李太后的孃家侄孫,老太后的亡靈為了孃家的利益來向皇子討公道,於情於理都讓人不得不信。

可是不幸的是,外戚們原本的打算可能就是到此為至。但皇五子本來病得不輕,又受了驚嚇,沒幾天就死了。而參加那次陰謀活動的人就乘機大造謠言,把九蓮菩薩的降臨描述得繪聲繪色。

說實在話,崇禎皇帝遇上了這種親戚,簡直就是“鴻運高照”。這大明江山,已經無人肯為其出力了。

而明朝的人都很迷信,崇禎皇帝也不例外。痛失愛子的他,立刻忙著亡羊補牢,以免惡運再降臨到其他幾個愛子身上。於是崇禎皇帝就對李國瑞進行了撫卹,更把武清侯的爵位也還給了李家,那四十萬兩銀子當然不敢再要。

因此,貴戚助捐之事就這麼無果而終了。甚至崇禎皇帝還認為:正是首輔薛國觀倡議剝削貴戚是導致愛子死亡的主要原因,從此在他的心中,就對薛國觀暗暗記下一筆。以待將來秋後算賬。這薛國觀也是夠倒黴的。

既然無法可想,那就接著飲鴆止渴吧!於是在繞了一圈之後,這負擔還是讓百姓承擔。而這時候,輔臣兼兵部尚書楊嗣昌是隻管兵餉不問其他,為了加強訓練邊防軍再次提出加派。反正軍餉的事,那是戶部尚書的事,也不用他煩心。

就在此時,又有人提出了一個合理化建議。副總兵楊德政提出:為了對付流動作戰的農民軍,地方武裝也需要加強,各府、州、縣應加練民兵數百到上千名,這又需要一大批餉銀。這個建議倒是不錯,也符合實際情況,但讓朝廷的財政不是更雪上加霜了嗎?

不過這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是破罐子破摔了。他覺得總之是非加派不可了,少加是加,多加也是加,還不如一下子加足。於是他就大筆一揮,同意把全部訓練邊兵、民兵的費用一齊加到百姓身上,於是總數達七百三十多萬兩,稱作“練餉”。

這樣一來,崇禎時期的加派總額已經達到每年一千六百九十多萬,已經超過了原來一千五百三十萬的正額稅收。於是,民間流傳的政治諺語中於是又多了那麼一條:“崇禎崇禎,年年重徵。”

而且百姓面臨的不僅僅是重徵,還有地方官吏的盤剝加派呢,所以民不聊生的局面是愈演愈烈了。至於那紙面上那應該練出來的上百萬精銳邊兵和民兵?也就是看著紙上的數字開開心罷了。

不過說到這裡,其實倒也挺佩服明朝朝廷和崇禎皇帝的節操。那種“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已經是太深入人心了,連這麼危機的時候,崇禎皇帝都只敢選擇助捐,不敢明搶。要知道,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遇上滅國之危時,他們沒有一個會對有錢人手軟的。(未完待續。。)

第六百九十三章錢、錢、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