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力。

可是雖然劉宇烈的明軍這樣急速行軍,但吳世恭他們的後軍卻因為已經在原地休整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再加上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有充足的糧食讓兵丁吃飽,使得這麼兵丁有了良好的體力。所以,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行軍的速度反而比明軍主力快上許多。兩軍之間的距離最後也縮短到了兩天的路程了。

在三月二十八日,在萊州城西五十里的地方,明軍主力遇上了從萊州城分兵打援的,以孔有德為領軍的叛軍二萬二千兵馬。這時候的劉宇烈還想著以兵勢壓迫叛軍招安。因此,他就下令全軍紮營,不主動向叛軍進攻。

可叛軍方面卻完全沒有給劉宇烈面子。他們根本不讓明軍紮好紮實的營盤,立刻展開兵力嚮明軍進逼。

而明軍在遇襲後,急促之下也只好就地反抗。可要知道,在沒有現代通訊條件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得力的基層軍官層層指揮,一個指揮官根本沒有可能把命令傳遞到幾萬大軍的每一個人那裡。

而劉宇烈下達的紮營和作戰這兩個相互矛盾的命令又造成了明軍混亂。而倉促之下,明軍的兵力也根本沒有完全展開。

可是總督大人劉宇烈卻不明白這些基本的軍事原理。他還以為著自己人多,那總打得過那些人少的叛軍呢。劉宇烈彷彿感覺到自己戴著文士冠,搖著鵝毛扇,一副山寨版的諸葛亮,指揮若定的模樣了。

不過兩軍相遇的時候已經接近了黃昏,雙方都並不願意進行夜戰,所以在短暫戰鬥以後,兩軍都主動撤退,就地紮營。

這天的接觸戰,雙方的損失都不大。因此,劉宇烈就認為叛軍的戰鬥力不過如此,所以他對以後的戰鬥也更有信心了。

因此,當第二天清晨叛軍用過早飯以後出營列陣,劉宇烈也毫不畏懼地地下令明軍主力出營對陣。

三月二十九日,會戰正式開戰了。

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二百八十五章就地紮營

從會戰一開始,劉宇烈指揮的明軍主力就陷入了慢一拍的節奏。

總督劉宇烈一開始根本沒有感覺到叛軍要出營列陣。

其實在古代,判斷一支軍隊今天是否會出營打仗是件很簡單的事,就是看清晨敵軍營地裡的炊煙。如果敵軍的炊煙出現的比平常時間早,炊煙的數量又很多的話,那麼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敵軍今天要出營和自己作戰了。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兵丁們在打仗前,總是要吃頓飽飯吧。當然,這個現象也反映出另外一個情況:在古代的打仗中,除了那些少量的精兵以外,軍隊中普通計程車兵在不打仗的日子裡是很難吃飽的。軍隊也不會供應給他們足夠的飯菜的。

而這一點,幾乎就是明朝當時打仗的常識。但是文官出身的劉宇烈可能翻過幾本兵書,但這種兵書中不會記載的軍事常識,劉宇烈是根本不懂的。

可是劉宇烈不懂,他所帶的那些武官中,總有人懂啊?但是劉宇烈帶著的那些可是一批明朝的高階武官啊!

對於那些武官來說,打仗的事他們不一定全懂,可官場上的事都是門清。有哪位會不開眼向劉宇烈說:“看你不懂,所以我告訴你。叛軍用完早飯以後就要出營來戰了。所以我們也要抓緊時間用早飯,儘快排兵佈陣吧。”

這不是**裸地當眾打總督大人的臉嗎?難道不怕總督大人事後算帳,把自己用作炮灰啊?還是等著哪位愣頭青先出面與總督大人分說吧。

可是事實證明,那些明朝的武官素質很高,沒有一位是愣頭青,他們都是聰明人。所以直到劉宇烈看到叛軍出營,展開隊伍列陣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地立刻下令讓明軍出營列陣。

可這麼一來,明軍的大多數兵丁都只啃了幾口乾糧,有的甚至都沒有吃一口早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