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圖謀襄陽,乃自敗也。”羅憲道。

“東吳現在不爭,幾年之後,不可爭也,丁奉起於草莽之間,見識不凡,此時出兵頗合天下大勢。”杜預對丁奉讚不絕口。

“雖合天下大勢,卻不合東吳國勢,即便拿下襄陽又能如何?天下之爭在東西,而不在南北。”羅憲對東吳成見很深。

杜預朗聲笑道:“哈哈,是以丁奉可敬可佩,只是丁奉有智略,而施績兵略不足,襄陽難下也!”

“吳軍在襄陽大敗,豈不是我軍奪取荊州之時?”羅憲眼中冒著寒光。

此次出兵就是一探荊州虛實。

“東吳經營此地多年,我軍若圖之,必起大軍,東吳尚有一戰之力,必與司馬氏聯合,不可。此戰若敗,江東更為困窘,沒有外敵,必然內鬥,我等坐觀其成敗即可。”杜預望著南安吳軍幽幽道。

東吳的每幾年就大殺一陣。

張布、濮陽興之所以能興風作浪,是因為吳主孫休包容,大將軍丁奉忍讓。

但這並不代表別人對他二人沒有怨氣。

怨氣累積多了,就會變成殺意!

羅憲道:“吳國這幾年能安慰,皆因丁奉總攝內外,然其今年七十有三,吳國能撐幾時?”

很可能東吳是秦、晉、吳三國中第一個出局的。

杜預仰頭望向天空,“天命無常,事在人為,猇亭戰敗,漢國將滅,諸葛武侯力挽狂瀾……”

“陸抗雖有兵略,豈能與武侯相提並論?”羅憲不屑道。

想當諸葛武侯,國中至少需要一個如劉禪般的皇帝。

東吳這些年不是權臣殺皇帝,就是皇帝殺權臣,政局一直不穩。

陸抗雖有名將之姿,卻一直被張布、濮陽興打壓,憑藉半個西陵,如何力挽狂瀾?

“襄陽必為吳土,不勞爾等多慮。”南岸又喊了起來。

杜預策馬而出,朝對岸道:“襄陽難下,司馬昭十萬中軍屯於宛城,陸都督當早做準備。”

東吳的水軍厲害不假,但若是攻不下襄陽,丁奉的三萬水軍不可能一直在漢水上飄著……

而施績一旦退走,丁奉也不可久持,屆時司馬昭十萬中軍揮師南下,荊州很可能易主。

如今新三國局勢能穩固,皆因荊州在最弱勢的東吳手中,一旦荊州失守,江東也就沒有幾年了。

南岸沉默了許久,最終沒有了聲音。

此處江面寬兩三里,沒有水軍,過不去吳軍的封鎖。

杜預撥轉馬頭,“回軍吧,我軍就算奪下荊州,也必陷入東吳和司馬氏的夾擊之中,不如留下荊州,讓兩家爭奪。”

來而不往非禮也。

吳國先是攻打永安,後進攻交州,這個結盟原本就沒有多少意義。

雙方不可能互信。

沒見到陸抗軍勢之前,杜預對荊州的確有幾分覬覦之心,見到之後,便打消了此念。

秦國的戰略重心仍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