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說過,穗城是南方最大的商貿集中地,如果交了出去,國庫的損失不是很大?”

“既然現在大華大部分的商業已掌握在忠王的手中,也就不差一個穗城了,我們應避開其鋒,從別的環節入手。如從農業、漁業中賺錢,來補充國庫。”

雷曉飛的提議,讓眾人愣住了。在大華帝國的歷史上,只有商業是賺錢的行業,農業則一直是國家補貼的行業,何來賺錢之說,漁業就更不用說了,從打漁的人比種田的人更窮中就能看出。

周學士這個相當於雷曉飛前世“中科院”院長的人,對國情當然最是瞭解了,他忙出言提醒雷曉飛:“雷小哥,農業一直是國家補貼的行業,漁業也是如此,哪能賺錢呀?”

“周老,那是以前的事,您說,李村是幹農事的嗎?那李村去年賺錢了沒有?還有番山墟附近的農村,您今年可以去看看成效。”

周學士恍然大悟地說道:“哦,老夫明白了,原來雷小哥你是打改革推廣的主意。”

這時,皇太子插言道:“雷小哥,就算你的改革推廣成功,那怎樣才能讓農業補充國庫呀?”

皇太子的話,讓雷曉飛不由一愣:你才是當權者呀,這樣的問題,有什麼理由來問我啊?不過再深思下去,雷曉飛就釋然了,當代應該沒有完善的稅收制度,而且農業又一直都是貼錢的,所以,皇太子有此一問。於是,雷曉飛就反問道:“那商業又是怎樣收繳稅捐納入國庫的呢?”

這個問題當然又是周學士最清楚,他就給雷曉飛詳細地解釋了大華的稅捐制度,果如雷曉飛所料,當代的稅收制度並不完善,整個大華的稅收律例中,只是針對有商鋪的商家收稅,而且不論你的經營專案,也不管你的生意如何,每月只按你的商鋪面積大小收稅。

這樣的稅收制度,就是雷曉飛這樣的門外漢也看出不妥,但當前的情形,朝政不穩之下,肯定不宜改制,只好開闢新的途徑,來填補這個漏洞。

雷曉飛思索了片刻,說道:“我們可以與轄區內的每一條村鑑定合約,改制後,保證村的收入達到多少,村就要上繳多少的國稅。”

眾人聽了雷曉飛這新穎的提議後,紛紛沉思起來,如果真的能把農業發展到李村這個程度,相信村民對上繳國稅也不會牴觸,畢竟農民是先得益者。

“雷小哥的想法確是妙著,我看可以試行。”皇太子出言讚道。接著皇太子對雷曉飛問道:“雷小哥,那你認為這個方案在哪個地方試行最好?”

“當然是在田多的地方推行最好,這樣,稅收的額度就多,國庫就能迅速得到補充。”

“雷小哥說的正是。”皇太子說完,旋即又皺起了眉頭,像是對雷曉飛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說道:“江浙一帶等富裕的地區,已被皇太叔他們控制,剩下的地區,和這裡的情況差不多。”

“那也不要緊,我們可以像李村,像番山墟一樣,開荒造田,這樣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最多耗時半年,李村和番山墟就是個最好的例子。”雷曉飛對皇太子安慰道。

皇太子聽了雷曉飛的話,不由眼前一亮,說道:“對,我們也可以像雷小哥你一樣,白手起家。”

皇太子想通後,馬上就有了決議,對丹楓說道:“丹卿,雷小哥說得對,我們就以退為進,另謀發展。你就挪個窩,到另一個地方去,給我把農業抓起來。”

“微臣謹遵太子的指示,請太子吩咐。”

皇太子沉吟了一下,對在場的人問道:“各位卿家,你們提議,到哪個地方去好?”

丹楓、周學士和伍府尹對視了一下,均沒有什麼好提議,三人又不自覺地把目光向雷曉飛。幾人與雷曉飛接觸多了,養成了遇到難題,就依賴天才雷小哥的習慣,所以,現在既然他們想不通,就當然希望“天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