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修整了一下,連打磨都不用,就給它們分別安上了不同長度的手柄,試用起來。

竹節質脆,只要用力一捅就破,只是要把捅破的竹節修到與竹筒內壁平整比較困難。有了雷曉飛製作的圓弧形鑿子後,只要用鑿子沿著竹筒內壁一捅,就已經能讓竹節被削去的地方,與竹筒內壁一樣平整。

雷曉飛用自己製作的鑿子做好了幾根噴水筒後,洪彪才帶著的十個竹、木匠匆匆趕到來。

雷曉飛把製作“噴水槍”的流程教會了竹、木匠們後,再自己示範做了一支完整的“噴水槍”,才把這項工作交給了竹、木匠們,讓他們趕緊生產。隨後,雷曉飛則讓洪彪扛著那兩支做好的“噴水槍”,自己收拾了幾件工具和一些原料,到城牆上試安裝“噴水槍”去了。

第592章城防裝備

古時候的城池,城牆的修建模式基本雷同,和雷曉飛前世所見的萬里長城的建築模式、造型都極相似。也可以說,每一座城池的城牆,幾乎就是一段的長城的縮影,只是規模小些而已。

雖然,大華的南方在此之前,從來就沒有出過戰事,但番山墟作為大華南國的第一關,當然也要修建得高大些、堅固些,這樣才配得上泱泱大國的第一這個稱號嘛。

番山墟的城牆頂上,用一條條巨型的麻石,鋪成一條可以供一匹馬車通行的行人通道。行人通道上,面對城外的那邊,壘有一道比人高的牆頭,牆頭上建有成排的垛子,每個垛子相隔五米左右,垛子上有方型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

番山墟的城牆四個角上,都建有一個方形的城臺,這城臺既然是哨位,也是士兵的避風雨之所。到了打仗的時候,城臺更能作屯之用,四方的城臺之間能互通軍情和互相呼應。

作為大華南方第一關的番山墟,城牆當然就修得厚實了,它的整堵城牆是那種用土經過了成千上萬次夯實,才夯出來的牆,牆足有一米多厚。雷曉飛直疑這樣的牆,就是用他前世那先進的火箭炮,能否打穿都是一個問題。

番山墟面對暹羅入侵軍隊的那面城牆,是番山墟的南城牆。這堵城牆有一里左右的長度,傍著那條活水的護城河而建,有六、七米高。

番山墟的護城河是活水,河床寬而水流急。這種活水護城河,攻城者既不能填平,也不能抽乾河水,只能用搭橋的方式,跨過了護城河後,再用雲梯攻城。

自開戰以來,因番山墟的檑木、炮石、灰瓶等守城裝備充足,暹羅軍一直就沒有辦法搭橋攻城。於是,這一個月來,攻防的雙方只是用古代那唯一的遠端武器弓箭對射,所以,對雙方造成的損失並不算大,也可以說兩軍還沒有到實質性的兩軍短兵相接的大戰地步。

到了昨天,番山墟的檑木、炮石、灰瓶等守城裝備已經斷供,就是那唯一的遠端武器箭矢也供應不上,眼看守城就到了危急的關頭,幸好,我們的主角雷曉飛站了出來,雷曉飛在昨日那擴大會議上的適時變通,不但能保證了一定程度上的守城裝備和箭矢的供應,還增添了一種中程的犀利武器——竹籤,基本上已經彌補了守城裝備的缺口,再加上他今天發明的“噴水槍”,他堅信能把番山墟守個固若金湯。

雷曉飛現在就要把“噴水槍”安裝在城牆的射口上。他先把這大型“噴水槍”的噴水筒固定在射口上,讓它不能前後移動。在固定時,雷曉飛還給“噴水槍”裝了一個活節,讓噴水筒的兩端能在上下左右的一定範圍內活動。

第一支“噴水槍”安裝好後,雷曉飛當場就試用它的功能。因為城牆與地面有六七米的落差,“噴水槍”平射時,射出的小水柱在半空劃出了一段拋物線後,才落到地上,這樣射的射程最遠,超過一百米,據雷曉飛的目測,“噴水槍”平射的射程大約達到一百三十米左右。

因為“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