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防軍事會議,安排佈防的細節。

接到敵襲的警報時,城防軍事會議正接近尾聲。雷曉飛忙匆匆交代了兩句後,就一聲令下,讓所有參與會議的人,馬上按照剛才會議中的分工,分頭行事。

今天的城防戰唱主角的,還是雷曉飛從巴蜀帶來的大刀隊。因為推射“噴水槍”要用不少的力氣,運水、投擲雜物和竹籤,也需要力氣,而大刀隊這幫棒小子,人人都是力氣過人之人,雷曉飛就用了這幫人上陣。

與大刀隊一起上陣的,是雷曉飛精選出來的幾個武功高強的人,這幾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專門對付對方的首領,謀士和傳令兵之流的角色。雷曉飛準備讓這些人用竹籤或自己的暗器,擊殺對方的重要人物。

古時候的攻城戰,雷曉飛今天才第一次見。暹羅的軍隊來到了番山墟城牆前一百米左右,就停了下來,從大部隊中走出了一支兩千人左右的隊伍,這支隊伍每兩人為一組,一人帶著盾牌,一人拿著弓箭。

這支手拿盾牌、弓箭的攻城先頭部隊,排成一個方隊,方隊的四邊都是盾牌手,他們把有半米左右直徑的盾牌舉到胸前,小心翼翼地護著部隊前進。

攻城的先頭部隊走到了離防城河三十米左右的地方停住,然後擺開一字的陣容,在一聲令下之後,向番山墟的城牆上射起箭來。因為番山墟的箭不多,所以,雷曉飛並未下令還擊。

暹羅軍射出了一輪箭雨後,見對方沒有反應,就停下了射箭。先頭部隊的人停留在原地,虎視眈眈地監視著番山墟城頭的動靜,攻城的第二梯隊出動。

暹羅軍攻城的第二梯隊,只有三百人左右,這三百人中,有一半相當於雷曉飛前世部隊的工兵,還有一半也是手拿著盾牌的護衛。那些工兵抬著木板、梯子之類的物件,衝向護城河,準備上前搶搭透過護城河的橋;那些拿盾牌的護衛,當然就是要保護搭橋的工兵啦。

暹羅軍的第二梯隊出擊後,暹羅軍的大部隊中,朝著番山墟北面的方向,射出了一支菸花。

這支菸花,無疑就是通知前南粵剌史那班叛軍,配合這邊的攻城行動。

雷曉飛對這一手已經早有預防,他也已經佈置好了做戲的準備。煙花射出了不久,番山墟的北面,就傳來了緊密的鼓聲,被雷曉飛安排到那邊做戲的伍府尹,唱起了空城計來。

暹羅軍的工兵在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來到了護城河邊。他們稍猶豫了一下後,就動手做起水上通道來。

雷曉飛這次的守城戰略很明確,他要等到了大部隊的敵人進入了“噴水槍”的範圍之內,才開始行動,讓他製造的這場人工降雨能“惠及”更多的敵人。所以,他就要等候最佳的還擊時機。

暹羅軍的工兵在提心吊膽中,搭好了二十條半米寬左右的簡易木橋後,就歡天喜地地退回了自己的陣中。

說到古代的工兵,可以說是最危險的兵種,他們的工作往往要在兩軍交戰中進行。就如今天這個搭橋,往常的處境一定會是在雙方互射的箭雨中工作。也就是說,他們每次的作業,都得冒上生命危險。這次能毫無阻礙地完成作業,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他們當然就歡天喜地了。

暹羅軍的帶兵首領見番山墟這邊一反常態,完全放棄抵抗,遲疑了一番,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以,那首領猶豫過後,還是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剎時,“嗵嗵嗵”的密集戰鼓聲從暹羅的大部隊中響起,暹羅軍的全軍向番山墟壓前。

此時,從暹羅軍的大部隊中,分出了二十隊每隊二百人左右的小分隊,這些小分隊邁著了比大部隊快的步伐,搶先向他們的工兵已經搭好的木橋走去。這些小分隊,就是暹羅軍中安排搶佔城頭的部隊了。

搶佔城頭的小分隊,是一支多兵種的聯合隊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