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易的。雷曉飛這樣做,也有他的道理,就是因為當代的木資源豐富,你要多少有多少,就算你試驗上多次都不怕沒料。但鐵資源奇缺,如果試驗不成功的話,就會造成浪費。所以他先要把木的部分制好,才考慮做鐵的部分。
雷曉飛從來沒有做過農耕的工夫,更不用說是製造農具了。他只能憑著腦中那殘留的一點印象,再根據自己的機械知識,邊琢磨邊畫出了犁的草圖,然後讓王木匠去找木料。
犁的木製部分,最難做的是犁把。犁把是一根呈兩個反向弓形的上小下大的整根木頭。
王木匠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了根形狀相似的硬木。雷曉飛和王木匠兩人以這根硬木為基礎,邊琢磨邊做,用了兩天的工夫,終於算是將犁架子拿下了。
犁架子做好後,雷曉飛學著想象中,前世那農民的扶犁、起犁的動作,試操作了一下,感覺沒有什麼不妥,他才放下一半的心來。
犁架子做好了,只要安裝上犁頭就能使用,雷曉飛趕緊就叫上張鐵匠,一起去做犁頭。而王木匠呢,雷曉飛則安排他去做套在牛脖子上的那段木頭。
犁頭,形狀就像一把鐵鏟,區別是犁頭窄些、尖些和厚些。打一個犁頭不難,雷曉飛和張鐵匠連開爐,也只堪堪用了一個小時左右就把犁頭打好。難的是如何把犁頭固定在犁架子上,因犁頭是整把犁中最受力的部分,固定不好的話,根本就沒法操作。
雷曉飛想了好幾套方案,都自己否決了,只因那時沒有螺栓,很多需固定的東西就顯得困難多了。雷曉飛在慨嘆螺栓的大作用的同時,也只好徒呼奈何,總不能用手工製作一支螺栓出來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最後,雷曉飛思索了很久,才想出了一套將就的方案,就是用木做了一個與犁頭形狀吻合的託墊,再在犁頭上開兩個孔,打兩根長的鐵釘,把犁頭和木託墊釘死,然後把木託墊與犁架子連線起來。
這樣,可能是當世的第一張犁就誕生了。
而和犁配套使用的、套在牛脖子上的那段木頭,也在王木匠的手中成型。這段木頭,在雷曉飛前世的鄉下叫“牛班頸”,是用一段呈一百多度角的彎曲木頭做成。“牛班頸”的製作中,只是選材難點,加工起來並不費什麼工夫,只要把稜角的地方修圓滑就行。“牛班頸”的用法是,把“牛班頸”的曲位向上,整個套在牛脖子上,然後用繩子接到犁架子上,讓牛前行時,透過抵在牛肩膀上的“牛班頸”,把犁拖動。
做好了這些工夫後,整套犁田的農具已是完成。雷曉飛邊讓洪彪到伍府尹那裡去拉一條牛回來,邊自己詳細地檢查自己的傑作。
這時,王木匠和張鐵匠兩人,偷了一會閒,兩人找了一個角落,蹲下後各自燃了鍋旱菸,就相對吞雲吐霧起來,也不理會雷小哥在搞什麼東東。
王木匠和張鐵匠他們跟雷小哥做工多了,養成了只要按照雷小哥的吩咐去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就行的習慣,也懶得去多問多想,也不理做的是什麼有什麼用,反正到最後,雷小哥一定會把答案揭曉,有什麼難題雷小哥也會自己去解決。因為雷小哥每親自出手做的東西,都是神奇的東西,都是他們不認識的東西,所以他們索性就樂得清閒,不去想也不去問。
雷曉飛獨自檢查了幾遍犁後,沒有發現什麼紕漏,就走過來王木匠和張鐵匠兩人跟前,想跟他們聊聊天。
雷曉飛也學兩人一樣,蹲了下來。
剛好,張鐵匠抽完了一鍋旱菸,他把旱菸斗轉過來,往地上敲去燃盡的菸灰。雷曉飛見他的旱菸鬥製作得很精緻,就跟張鐵匠要過來觀賞。
張鐵匠的旱菸鬥是用竹製成的,應該是用海�竦難局χ瞥傻摹:{竹的丫枝丫節較大,正好夠做旱菸鬥中那裝煙的鍋。製成旱菸鬥這根海�裱局Γ�Ω檬薔���〉睦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