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題:“那你心目中的聯合治理,具體準備怎樣實施?有人選沒有?能不能行得通?”
雷曉飛早已考慮過這些問題,所以,他輕車熟路地回答了正勤皇:“我想過的聯合治理是以三方面的代表組成,牽頭的是譚代巡撫,他代表官府;還有一方由青玄子代表,他就代表巴蜀那百多個武林門派;最後的一方是少數民族的代表,這方的代表人選雖然還未定,但產生的程式我已經構思好,就是待我團結上了幾個大的、重量級的少數民族後,再讓它們組成聯盟,推舉代表到任治理機構。”
雷曉飛讓眾人消化了一下,接著說道:“我設想的這個三方聯合治理,基本已經包括了巴蜀的幾大勢力,譚代巡撫就代表漢人、民眾,他主管行政;青玄子就代表武林門派,他主管軍隊;而少數民族的代表,當然就代表少數民族啦,他主管統一戰線。這樣分工合作,既能統一治理,又能體現自治的聯合治理方式,我相信在巴蜀能行得通。”
其實,雷曉飛在考慮這個聯合治理方式時,就借鑑了新中國那“一黨專政,多黨參政”的管治模式,這個模式在雷曉飛前世的許多個國家都執行了許多年,哪會還行不通?
正勤皇又沉思了好一陣,對雷曉飛的這個答案不置可否,反是跳躍地問了雷曉飛另一個問題:“剛才,丹愛卿說過,他準備找你商量兩湖的發展,你有什麼提議?”
這個問題,雷曉飛在給新上任兩湖巡察史的丹楓出治理主意時,已經考慮過,不過只是籠統地考慮了一個方向性。現在,他整理一下思路後,就從容對答道:“兩湖地大物博,土地肥沃,是個理想的農業地區,現在,丹巡察史已經在這個方向作了努力。但農業雖然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它卻存在收益週期長的缺點,需要較長的時間,較大的力量,才能循序漸進地逐步提高它的收益。所以,現在兩湖的農業整治已經有了基礎的前提下,應該發展商業。”
“哦?”正勤皇對雷曉飛這個出人意料的提議輕詫了一聲後,忙接著問道:“兩湖地區,好像還從來就沒有什麼商業,也從來沒有人提過要發展商業,你說一說你的思路如何?”
“兩湖地區,水陸交通發達,我們就利用這個優勢,以幾個水陸交通便利的重鎮為基點,建立一個四通八達的商業網路,讓這幾個基點,成為全國貨物的集中地,這樣,就能帶動兩湖的商業,從而提升兩湖的發展速度。”
雷曉飛這個商業的提議,也不是無的放矢,他是根據記憶中的一些古中國的資料,整理、分析一番後,才擺出來的。比如,他腦中的資料顯示:唐宋時期,江夏城(湖北的武昌)和建康(江蘇的南京)、臨安(浙江的杭州)並列為南宋三大都會,以商業著稱。既然唐宋時的武昌已經以商業著稱,那現在的武昌,不就能辦商業嗎?
雷曉飛的這個提議,又讓在座的人咀嚼了一番。爾後,皇太子、丹楓都不由自主地紛紛點頭。但正勤皇還是未動聲色,他又跳躍地問了雷曉飛另一個問題:“大華朝政的情形相信你也有聽聞了吧?如果讓你來策劃,在掌握了兩湖與巴蜀以後,下一個目標應該是哪裡?”
不是吧?這可是您皇上或皇太子才應考慮的事,怎麼問到了自己的頭上來?但既然是皇上提問,雷曉飛只有無可選擇地去答。他沉吟了一陣後,說道:“如果由我策劃,下一個目標我就選定南粵。”
雷曉飛的話,又讓在座的人愕住了。這個雷天才怎麼會選擇一個邊遠、落後的地方呀?現在,已經有了兩湖與巴蜀的基礎,應該是去爭江浙等富裕地方才對啊?
第499章皇上懲罰
雷曉飛望著眾人眼中的不解,當然猜測到他們心中所想,他沒有等他們提問,就搶先解釋道:“我曾聽皇太子和丹巡察史說過,現在,還不是與忠王反臉的時候。如果我們現在插手富裕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