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大寧王朝。”

“嗨,別說,這改的還挺好聽的。”

“陛下名中,就有一個寧字,倒挺合適的。”

“你不在乎嗎?”

“我在乎什麼,咱平頭百姓能吃飽穿暖就行,改不改國號,跟咱們有什麼關係?”

“我就知道,現在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說的也是,跟咱們有什麼關係?”

平頭老百姓並不關心。

在他們看來,廟堂各種爭端離他們很遠很遠。

他們只關心今天吃什麼,明天有沒有有的吃。

這些事情不過是茶餘飯後的閒談。

可有一些人卻難以接受。

這些人守舊腐朽。

大清早就亡了,可還有很多人還遵循著那老一套。

這樣的人是有的。

之前好歹還有一個名,他們還能夠自欺欺人。

現在名也沒了,夢也醒了。

“爹,新朝換舊朝,己經是元武大寧王朝了。”

一個年輕人跟一個七旬有餘的老人說著。

這老人渾濁的雙目中盡是悲慼。

“你爹我是隆景三年的進士啊,大康亡了!”

“大康真的亡了!”

他跪在地上高呼著。

“聽說陛下在朝堂上,把張大人活生生打死!”

“是真的,張大人諫言不可更改國號,陛下令之改口,張大人以死明志。”

“張大人真有文人風骨。”

“不止是張大人,還有好幾位大人,尤其是刑部的傅大人,更是慘!”

“陛下太殘暴了,如此對待飽學之士,全然沒有明君之相!”

翰林院內,有五六個人聚集在一起低聲議論。

他們都算是張文謙的學生,

張文謙獨創張氏學派,門生故舊眾多。

不同的人關注不同的事。

這些人關注的就是張文謙等人於朝堂被打殺的事情。

此事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大。

很少有皇帝會這麼做。

因為這樣會堵住很多諫言之口,也極損聲名。

現在就己經有影響了。

“陛下屢次提高兵者武夫地位,卻對我等這般讀書飽學之士壓迫不止,開元第三個年頭,都沒有開恩科取仕。”

“陛下出身軍武,自然是重武輕文。”

“那些武夫能治國安邦嗎?我看陛下是昏聵了。”

“走,我們先去老師家慰問發喪,再糾集同窗抵制暴君!”

“暴君就是暴君,不把天下讀書人的種子斷絕不罷休!”

一眾人義憤填膺的外出了。

“稅務總署成立了,今年要用銀兩代替稅糧了,這變革可是太快了,陛下把我們貪糧的路徑堵死了。”

有兩個小官吏私下交流。

他們就是負責收稅糧的。

“要不說你笨呢。”

其中一個身材偏胖的人開口道:“用銀兩也能貪汙啊。”

“怎麼貪?”

“稅糧有損耗,銀兩就沒有了嗎?這損耗的部分誰來補,還能我們自己補嗎?以這個名義,不就可以多收了?”

“哎,還是你有辦法啊。”

只要是制度就有缺陷,而這些官員們總是能想到辦法鑽空子。

剛出的政令,就己經有應對之策。

真正的新朝建立了,但各種麻煩也隨之而來。

ps:麻煩大家用發財的小手點點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