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了你的。毀滅了你的家園。難道就因為強盜們勢大。你就可以丟棄一切道德的約束。可以忘掉一切所謂虛無縹“名分”。而甘願去與強盜們嬉笑言歡。甚至不惜出賣一切才順應天理?
小女子不談國家。不談天下。只人。道德畢竟是一個人的底線。那也是作為一個人。絕對不容被突破的底線。
還有人說朝鮮的所祭祀把戲。不過都是在玩弄小國與大國之間的外交手段而已。說穿了。還是為了朝鮮自身的利益。
小女子又茫然了。難道只有一個連祖宗都可以徹底忘記。天天忙著挖祖的人。才算的上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真正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
到了這裡。還應該捎帶上一筆的。就在李念不忘大明天朝的恩德。秘密而艱難的籌北伐之際。霸佔了天朝大好河山的滿夷“大清國”。曾分別於一六五年和一六五八年。兩次要求朝鮮出兵。協助“大清國”在東北作戰。掃蕩入侵黑龍江流域的沙俄那又一個對中國饞涎欲滴的侵略者。
為了內心中的天領土不遭塗炭。此時的李卻完全一改對“大清國”的種種推之態。無二話的抽調精銳鳥銃手與“大清**”組成聯軍。共同抵禦沙俄的入侵。在兩次反擊沙俄侵略軍的作戰中。朝鮮軍戰功卓著。以犧牲八人。傷二十五人的代價。完成了他們對心底裡的那個天朝所應付的責任
這是一個沒有軟骨的李朝朝鮮。這是一個真正懂的什麼才是“感恩之心”的李朝朝鮮。儘管他們弱小。儘管他們貧窮。儘管在強大滿夷勢力的壓迫下。也做出一些傷害了他們的“天朝”事兒。但他們依舊還是值的後世所讚譽的。
當然。激動的李應在表白了一朝鮮及自己的忠誠之後。也不會忘記提到在那場直接導了朝鮮徹底的喪失了自我的兩次胡亂中。天朝居然始至終卻都是採取了一種令朝鮮痛苦遺憾至今的難以想象的見死不救的手法。
………【第十六章陳廷香接著又拿安南、安西、琉球做樣板,對李昰應是好一通的數落……】………
為李應不這樣提,他覺得,他就無法解釋為什麼當先祖王李在投降了滿夷之後,竟然會調集了滿夷軍極為匱乏的戰船五十艘,協助同樣早就歸降了滿夷的大漢奸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的軍隊,在十六門紅衣大炮的助威下,最終班師的途中,又順勢攻陷了鴨綠江口近海“滅奴雖不足”,但“牽奴則有餘”的皮島,輕而易舉地拔除了明朝在遼東沿海上的最後一顆釘子。
事實上,無論是“丁卯胡亂”,還是“丙子虜亂”爆的一開始,直到堅守南漢山城一個月有餘,李自始至終都在無時無刻不期待和幻想天朝的大軍能夠從天而降,就同當年朝鮮在遭受到倭奴們的侵略一樣,天朝大軍會一如既往地伸出其堅強的巨手,救他出水火。
因為,在李的心裡,胡酋皇太極的兵力並不算雄厚,根本無法和他的天朝對抗不說,且兩次侵朝又都是幾乎傾巢而出。而且李還知道,天朝在遼東還有位叱吒風雲的袁崇煥大督師。
“丁卯胡亂”一爆,退守皮島的大明東江鎮總兵毛文龍就和李一起,緊急向北京的崇禎皇帝求救,“朝鮮不支,折而入奴,奴勢益張,亦非吾利。”
李或許沒有更深地研究過大明在遼東的將帥們,但李至少還明白一點,遼東袁崇煥自己的關寧軍、再加上他的朝鮮、還有皮島毛文龍的東江鎮,似乎應該是大明朝制約日後滿夷大舉入侵中原的三大支柱。
倘若朝鮮一丟,東江鎮再接著一垮掉,這三大支柱真要是去了其二,則中原的大門就要向沒有了朝鮮和東江鎮掣肘顧慮地滿夷大軍大開。
那和時候的朝鮮,就會被滿夷當成是他們進攻天朝中原腹地地大後方。至於袁大督師的關寧軍……在滿夷鐵騎的踐踏下,獨木難支的關寧軍早晚都會變成滿夷嘴裡的肉。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