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自從拖著辮子的滿清侵佔了整個中國之後,中國的主幹就已經沒了,主宰著那個所謂中國的不過都是一群竊賊而已。至於中國剩下不多的東西,那就只有他們了,他們才是中國的象徵。一時的屈服於滿清是無奈,只是礙於沒有實力,要有實力,他們將“光復”整個中國,那才是他們的宏偉抱負。於是,就有了這個在漢式的王冠下,卻穿著清式王袍的大阮朝。
鄭南可不相信這個大阮朝的狂夢,他只知道法國人不會白忙活一場,很快就要去那裡找回他們曾經失去的巨大利益。由於在越南不斷有法國的傳教士被屠殺、迫害,從近東戰爭中脫身而出的法國,已經開始把目光瞄準了那裡。布林布隆也曾數次和石達開及他交換意見,私下有一搭沒一搭地透露,為了保護法國公民的利益,法國要教育教育越南。
對這點,石達開和鄭南都是明確地表示,天朝不會不顧及中華歷史上的所有藩屬,否則就會遭人唾罵,遺臭萬年。至於發生在越南地區那些令人不愉快的行徑,天朝不會坐視不管。當然,說都是說,單靠說那是鎮唬不住人的,最重要的是做,天朝不能在實際的腳步上掉到法國人的後面。當初之所以命令陳宗揚在雲南準備了半天,不就是等著這個機會的嗎。
可對於今天第二批人的到來,如果沒有內務部提前細緻的工作,不要說是楊秀清等人感到困惑不解,就連這裡的鄭南,也包括前線的林海豐在內,哪一個都是目瞪口呆。他們居然是來自位於西婆羅洲(今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坤甸城,蘭芳國第六任大唐總長丁力三派來的使者團。
鄭南儘管知道現在除去天朝有計劃地向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地的變相移民外,流落國外其他各地的僑民依然不少,尤其是東南亞,至少應當有不下二百萬的中國海外僑民,可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外面居然還會有華人自己的國家政權。
一個由流落到西婆羅洲的廣東人羅芳伯,帶領三萬生計無著的華人,聯合當地居民,不僅早就在那裡建立起來了“蘭芳國”,並一直存在至今已經整整的八十年。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據使者們介紹,羅芳伯於乾隆三年即公元一七三八年出生於廣東梅縣石扇堡。一七七二年五月,也就是坤甸建城的第二年,迫於國內的沿海一帶,人口稠密而土地貧瘠,東南亞卻地廣人稀,而且屬於熱帶氣候,謀生比較容易,羅芳伯與一批熱血的客家青年漂洋過海,從烏石海邊登上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島)。
當時的婆羅洲島上,社會混亂,到處都是土匪猖獗,海盜稱霸,燒殺搶奪,無惡不作,鬧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羅芳伯與當地皇族婆羅洲蘇丹結為兄弟,聯合一起,團結奮鬥。最終帶領來自福建、廣東籍的華人及當地各族民眾,一舉平定內亂。在鎮壓首惡,勵行法治的過程中,羅芳伯聲名鶴起。
為了發展經濟,解脫百姓日缺三餐,夜無居處的生活困苦,羅芳伯隨即又帶領各族百姓組建“採金公司”,共同開發當地豐富的金礦資源,推進經濟發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個對華人內部稱公司而對外稱國家的蘭芳國從此誕生了。
在蘭芳國的首次選舉中,羅芳伯獲得萬民擁戴,當選為首任大唐總長。執政期間,他悉心制訂了各種規章制度,並將政府分為司法、軍事、財政、經濟、教育五部。五部各司其職,互相制約,隱然有三權分立的模樣。蘭芳國還重視教育,舉辦漢文學校,實行義務教育,並規定各式漢服為國家禮服,漢官威儀重現中華兒女眼前。
即使是當年的荷蘭人,在聽說有了這麼一個新成立的強盛國家之後,也派人前來觀光,對漢族人民的智慧和團結,交口讚賞,敬仰不已,並稱其為“蘭芳共和國”。
蘭芳十九年(公元一七九五年),世界偉人羅芳伯與世長辭,在彌留之際,曾有人問他的繼承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