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emc公司支付了三百萬的裝置費,還有後續五十萬的人工費,原本購買兩千門的財政額度就已經不夠用了,這也快到年底了,如果臨時打報告的話,縣裡批下來同意再從財政局拿到錢使用也得十二月份,我覺得不如我們折中一下,你看這樣行不行。”

原本秦遠之已經把自己的意思跟齊翠萍解釋過,齊翠萍也是支援的,可是秦遠之知道誰才是強華的正主兒,他便從頭到尾向李建解釋了一下,李建才明白,郵電局不是沒錢,而是現在沒錢。

收支兩條線,秦遠之手頭雖然有大量的電話繳費款,可他不能在縣裡同意之前,把這些錢挪到基站建設當中來,必須要等財政局批,可是今年的預算早在年初就已經制定好,原本定的二百萬預算因為萬門機又經過縣裡臨時增加了一百五十萬,而建設基站郵電部這條線佈置下來的任務,他不好向縣裡去爭取,只能算到明年預算當中消化。

“基站發射器接收器的費用明年一月份的時候跟強華公司結算,至於尋呼機費用,屬於裝置採購費,可以用專櫃售賣的形式,讓使用者直接付款給強華公司,而我們接收強華公司的號碼使用費,預付費,月租費,相當於強華公司在使用者和郵電局之間當了一次中介,這樣強華公司收取的這部分費用,可以在等到明年一月份的時候跟郵電局結算。”

秦遠之把他的主意說了出來,然後又解釋了一下郵電局即將成立尋呼臺,準備招收一部分年輕女孩兒進行培訓,進行模擬尋呼系統的號碼傳送工作。

李建應付了秦遠之幾句,說一切只要齊經理考慮之後同意就行,這樣操作其實就是秦遠之將兩筆錢巧妙的中轉了一下,並沒有實際上的損失和耽擱,而強華本身也不需要多增加人手,都是郵電局在幹這些事情。

看秦遠之如此有經驗,李建不難想到,他一定是慣用此種手法進行政策上的規避,為郵電局的小金庫收攏資金,起碼秦遠之只需要把尋呼機成本在入賬的時候增加個幾塊十幾塊,再為這個所謂的銷售專櫃搞一些名目上的營運成本,立即就是一大筆不需要入賬的利潤出現,能當領導的果然是人才。(未完待續。。)

第一一五章 日方代表

秦遠之又忙著去跟齊翠萍溝通,李建則低頭琢磨剛才秦遠之話裡透露出來的意思,不由得暗呼僥倖,幸虧自己沒有直接上馬數字尋呼機。

目前還不具備運營條件啊,模擬尋呼機跟數字尋呼機之間並沒有什麼差別,只是資料傳播的方式一種是以模擬訊號進行,一種是以數字訊號進行,不管用什麼訊號,只要能把需要回的號碼傳送到尋呼機上就算完成使命,模擬訊號就算訊號差一點也對結果沒什麼影響。

而有影響的時候,就是數字傳輸漢字的時候更準確,甚至還可以傳輸一段聲音,而模擬傳呼沒有這種功能。

傳輸漢字,現在電腦還沒有普及,一臺五六萬的裝置,就用來傳送一些漢字,成本也太高了點。

而且數字傳呼能夠傳送文字,在老美的市場應該作用不大,液晶屏這麼短,最多能同時出現二十個英文字母,如果算上標點符號和空格的話,連一個稍微長點的句子都顯示不出來,老美看起來應該很費勁,不如直接上通話聲音。

通話聲音不是實時傳播,而是需要接收到尋呼機上,那就需要有記憶體才行,不管多大,哪怕是3k,5k,只要能存一句話,這就能引起轟動了,可是儲存聲音,就需要編碼解碼,尋呼機的改動太大。

李建陷入了沉思,自己一開始考慮不周,數字尋呼確實要比模擬尋呼從科技進步上講先進了許多,但是這種先進的實際 意義並不是多麼的大,自己還嘲笑過這些瀕臨倒閉的國企是固步自封。沒有考慮使用者需求,現在看看自己也犯了這樣的毛病。

等等。不對。

李建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