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tunemustbeinwantofawife。(這是一個世人通曉的共識:一個有錢的單身漢一定想娶個好老婆。它的引申義大概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個以“Itisatruth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的句式引起了我的興趣,自然而然背了下來。後來我寫文章時經常借用這個句式,長的從句顯得很有氣勢,而且便於開門見山地引出主題。

有一次我在班上介紹了這個經驗,於是在英語考試中,很多人都用它作為文章的開頭。在英語學習初期,背誦和套用句式的確是一種很奏效的方法。

另一個學好英語的要義,是把英語當成工具,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想明白這一點,你就不會再糾結於某個單詞的拼寫或某種語法的釋義,因為那並不重要。

我有一位英語啟蒙老師,他教過我短短一年,對我卻有著深遠的影響。

許老師出身於舊上海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醫學博士,當時中國最優秀的耳鼻喉科專家之一,與戴笠、周恩來都有很好的私交。母親畢業於名校。家中兄弟姐妹9個,他最小。自幼享受汽車洋房,接受西式教育。60年代曾到新疆插隊,後來輾轉到合肥。他個子很高,儀表堂堂,樣子頗似貓王。我有點兒怕許老師,他讓我背書,要求很嚴格,達不到標準便拉下臉來。我曾經有幾次故意踢完球不換襪子,把他燻得不得不提前下課。

許老師每週來兩三次。我剛上初一,僅有的英語基礎就是小學課本里學過的幾個基本單詞,他用的卻是英文原版教材:Essential English(基礎英語)、English for Today(今日英語),以及當時風行全球的英國靈格風語言學院(Linguaphone Group)出品的老唱片。

教材都是影印版,封底寫著“內部交流”,當時可以在一些外文書店買到。裡面沒有一個漢字,對我來說像天書一樣難懂。塑膠唱片則是厚厚一摞,我用家裡那部老式唱機一片一片地放來聽,跟著念,練就了一口濃重的英式腔。

許老師其實有很多學生,但他的教學方法只在我身上明顯奏效,大概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存在“化學反應”。從這些教材和唱片裡,我瞭解到很多故事,故事中承載著思想,而我喜歡有思想的內容。比如羅素在散文《三種激情》(Three Passions)中,以深刻的感悟和敏銳的目光,分析了人生中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痛苦憂患的同情。從這篇文章中,我受到了極大的感染,即使20年後重溫,依然有溫故知新的感覺。

它給我的啟發是:學英語,並非學習語言本身,而是把它當做一門工具,利用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動地收穫快樂。很多人學英語的順序是先背單詞,再學語法,最後串成句子乃至文章。其實錯了,一開始我們就應該著眼於句子、文章,瞭解它在表達什麼,再透過大量的積累去總結單詞和語法的使用規律。

那時,上海電視臺每週六晚上播放的英文原版電影是我的“週末大餐”。我總是等到父母睡著以後再偷偷把電視開啟,音量調到最小,然後用收音機接收電視伴音訊號,放在耳邊聽,一邊聽一邊錄下來。現在想想,條件挺艱苦,但當時覺得很好玩。

27、以功利目的學英語,有效果

我曾經懷著青春期的躁動在課堂上偷偷看拿掉了外封的原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老師發現了走過來,看到是一本磚頭那麼厚的英語書,便一臉欣慰地說:“接著看吧。”高中畢業時,大學英語六級的考題對我已沒有任何難度,我甚至半玩半學地讀完了毛姆的《人性的枷鎖》(Of Human Bondage),當做自己的“心靈雞湯”,很多句子都能倒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