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是朱由崧,而老的就是徐光啟了,在後面的則是他們徐光啟的兩個學生——孫元化和趙鳳翼,孫元化中舉之後,因為相同的信仰和興趣,便跟隨徐光啟學習西學和火炮技術,趙鳳翼卻是進士出身,少年之時,金榜題名,原本也是一時人傑,但是因為為人木訥,不懂事故,在翰林院蹉跎十年,因為對西學的興趣便隨徐光啟一同學習。
但是因為福王之藩,與福王有聯絡的人,也紛紛被罷黜,東林黨人如今在滿朝文武的打擊之下逐漸式微,不過對付福王的幾個“餘孽”還是很簡單的,況且在這上面還有太子的意思,齊楚浙宣昆諸黨,也不願意阻撓,因此徐光啟、高邦佐、寧永輝等人都已經被罷黜或是閒置。
對此,朱由崧也不禁有些愧疚,說道:“徐先生,這次是我們拖累了你,對不住了!”
徐光啟搖搖頭道:“無妨,這樣沒了那些朝中事務,我倒也能夠專心完善我的學問,已經頗有小成,不過如今東林黨人居然將以道賢弟和寧永輝也罷黜,以道原本是出我與王爺之外,對聯合礦業的各種技術知道最多的官員,如今以道業已被黜,聯合礦業的高爐半年內居然損壞了四座,如今還未曾修復,所謂的東林黨,盡是這些不懂實物,亦不能容人的清談之士,若是太子即位,重用這些人,必然廢弛朝政。”
朱由崧心想,聯合礦業當中他留下的那些工匠,還是能夠負擔起聯合礦業的正常執行的,不過原本的聯合礦業那完全是商業模式,現在卻變成了官有,官員的貪腐是任何朝代都沒辦法避免的,讓他們看管聯合礦業這個大金庫,他們不伸手那才叫怪了,那幾座高爐至今未曾修復,不過是想讓朝廷調款,好讓他們從中伸手而已。
喟嘆之後,徐光啟問道:“王爺,不知道以道如今在什麼地方?我曾經到他家鄉尋訪,想要讓他跟我一起辦個教授實學的書院,卻聽人說以道是被福王府的人請走了……”
朱由崧笑道:“高邦佐啊,他現在已經在北海了,因為今年河南直隸和山東幾個縣府遭了旱災,出現了不少流民,我便鼓勵這些流民出海墾荒,正好前些日子,魏進忠這個傢伙在東瀛之北發現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大島,大概有半個河南大,氣候溫和涼爽,西南沿岸氣候溫暖的的地方,可以種植冬小麥,而北方之地,種植一季春小麥也容易得很。高邦佐認為既然那個大島是大明發現,便是朝廷的領地,他身為大明朝的進士,理應對那裡的臣民負責,於是他自告奮勇,到北海幫助百姓,墾荒置業!”
一說到這裡,朱由崧便想起了當時的情況,高邦佐是那種極為死腦筋對大明朝死忠的人,原本朱由崧怎麼說他都不會同意。
最後朱由崧只能說,他打算在海外立國,號稱海明王國,把那些流民都送到煤礦去挖煤。在遵化和永平府的時候,對於那些挖煤的女真人過的日子,高邦佐也是有所瞭解的,在礦井挖掘當中,因為此時的保護工作還遠遠不到位,各種瓦斯爆炸、礦坑坍塌時常發生,每次到井下,都是一次生死考驗。
當時高邦佐一聽就急了,自己大明過敏怎麼能跟那些女真野人一樣成為煤黑子?他跟吃了槍藥一樣,紅著眼跟朱由崧大叫:“你敢!”朱由崧卻說了,要是你去,就讓你帶領他們墾荒,並且給他們提供棉衣、良種、耕馬,以及水泥鋼筋,並且幫助他們建設房屋!你要是不去,對不起,我就要把他們變成煤黑子。
最後高邦佐還給了朱由崧一個條件,那就是在合適的時機,讓北海成為大明朝的一個海外府縣,對此朱由崧自然應承,北海與大明朝距離不遠,若是這裡成了漢人的放牧耕種場所,讓大明納入版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幾人都不是那種四體不勤的書生,邊走邊談,已經沿河走了許久,這裡算是洛陽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