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他怎麼可能坐得?

皇帝岌岌可危不說,他對於自己盟友們的支援力度也不由有些縮減,十幾萬的勞工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而就是這些支援也全部被恩斯特吞沒,這也是捷克公國壕溝挖掘的如此快速、陣地如此穩固的原因。

18萬的華裔勞工大部分都是青年,隨便訓練一下他們就能夠充當預備役,簡單來說捷克公國的邊境上不單單隻有13萬精銳的陸軍還有超過20萬的預備役士兵。

東方:

當馮國璋幾位軍方大佬聯合向袁世凱發電逼迫他退位、取消帝制的時候,袁世凱終於支撐不下去選擇妥協,世襲制的總統提上議程這一次倒是沒有太大的反對可是大部分人都清楚,袁世凱的子孫後輩想要繼承總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皇帝這一件事已經導致袁世凱的地位不穩,這個時候的他尚且搖搖晃晃何談他的子孫後輩?能夠保證一方軍閥就已經非常不錯,總統那是痴心妄想。

4月德國和法國正激戰的時候,當大部分省份都宣佈獨立的情況之下袁世凱不得已任命段祺瑞為國務卿並且重新組織內閣。

同月四川幾個地區選擇獨立,同時段祺瑞開始逼迫袁世凱交權,燕京政治局勢開始複雜多變,街道上的行人就是走路也開始小心翼翼起來彷彿一個不小心自己就會捲進什麼風潮當中為此喪命。

5月南方也開始進行一些動作,他們同樣公佈征討袁世凱的宣言,惱怒之下的袁世凱還是使用暗殺的手段洩憤但結果非但沒有如同他想象中的那般順利甚至更讓南方地區脫離掌控,英雄的地位瞬間掉到極點。

刺殺不單單隻有袁世凱在使用,日本人同樣不甘心丟掉東北開始對外籍軍團指揮官連同北洋政府東北實際掌控者張作霖動手,可惜同樣未成功。同前世不同,這一次張作霖並非選擇沉默而是命令超過10萬的東北軍隊壓迫高麗半島。

這個時候實際上袁世凱是不希望多生事端,可是面對張作霖被刺殺的事情他這位“英雄”怎麼可能選擇坐視不理?咬著牙袁世凱同意張作霖壓迫日本的行為,但是這個時候他已經決定一旦戰爭結束一定要撤去張作霖的職位。

同其他軍閥不同,對於東北的掌控袁世凱還是最強的,畢竟這裡十餘萬軍隊都是他的嫡系,而即便對張作霖的軍隊他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事情總是多變的,戰役結束時這些十餘萬嫡系早就成為張作霖的私軍。

這些嫡系對袁世凱並不忠誠?並非如此而如果不忠誠也算不上什麼嫡系,真正的原因是6月份時袁世凱在憂慮中病故,這才導致十餘萬嫡系軍隊全部成為張作霖的私軍,當然袁世凱的病故不要說對亞洲地區就是全世界都頗有影響。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英國也不安穩,首先是愛爾蘭的起義讓英國政府很是繁忙,而就在事情還沒有解決的時候日德蘭戰役爆發,德國和英國首次進行正式的海戰。

袁世凱的死亡讓同盟國丟掉自己的東方盟友,因為新任大總統黎元洪並非親德一系,值得安慰的是外籍軍團在東北並沒有什麼影響,因為張作霖第一時間就對外籍軍團表現出友善的態度並劃撥幾個地盤任由外籍軍團走動。

張作霖的友善也並非毫無由來,他渴望獲得捷克公國的支援,太多的想法不敢有他最大的要求就是東北三省能夠掌控在他的手中。對於這樣簡單的要求捷克公國自然不會拒絕,畢竟外籍軍團還需要張作霖的支援。

這個時候俄羅斯同捷克公國的戰爭正當**,外籍軍團想要回到西伯利亞地區是不可能的,前往捷克公國更是不現實他們唯一能待的地方彷彿就是東北三省,張作霖肯容納他們倒是省去捷克公國很多的麻煩。

黎元洪在這片土地上的影響力甚至還不如袁世凱,因此他雖然獲得大總統的職務,可是多方的妥協讓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