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銀光閃閃並不準確,甲片帶著淡淡的青黑色,表面光可鑑人,很多地方都很粗糲,比如兜鍪、肩甲、腹吞等,算不上精美,跟旁邊的唐軍盔甲比起來像是醜小鴨,混在天鵝群中。

不過正是因為粗糲,增添了剽悍和殺伐之氣。

李曄記得歷史上西夏的鐵鷂子,金國的鐵浮屠,都裝備了冷鍛甲。

“這是何人所鑄?”李曄依稀記得冷鍛甲最早出現在青唐城,也就是現在的天唐府。

親衛連忙去鐵匠鋪中問詢,帶回一個滿頭白髮的精瘦老者,光著膀子,雖然年邁,但身上肌肉線條依舊凌厲。

見了皇帝和這麼多唐軍,整個人怯懦起來,“啪”的一聲,跪在地上。

“此甲為你所鑄?”李曄指夏魯奇身上的盔甲道。

老者先是迷茫,看到夏魯奇身上的冷鍛甲,旋即點頭。

原來是聽不懂唐言,李曄令人找來精通吐蕃和唐言的人,一番交談,李曄才知道冷鍛甲的來歷。

老者名叫咄骨,羌人出身,因擅長打鐵,成為吐蕃鐵奴,專為吐蕃人打製盔甲。

後來吐蕃勢力瓦解,青唐城攻伐不斷,煤炭供應不足,打鐵的羌人們摸索出一套冷鍛之法,沒想到打造出來的盔甲比熱鍛堅固輕便。

“你們有多少人會打造這種甲?”李曄問道。

“五十人。”咄骨道。

中間還隔著翻譯。

李曄點點頭,“朕升你為天唐府大匠,每月八石糧,你自行招募人手,打造此甲,招募之人,只要成為熟手,每人每月四石糧!”

咄骨聞言大喜,八石糧差不多就是六百斤,足夠在天唐府過上老爺般的生活。

唐軍軍俸也才六鬥,以前唐廷窮,這額外的六鬥糧食能養活兩三口婦孺,現在唐廷打下鳳翔、鄜坊、夏綏、興元、朔方,河隴也在打分之下,六鬥軍俸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軍中將領好幾次都跟李曄旁敲側擊,提高軍俸。

唐廷底子薄,李曄不敢答應,一切就看今年的收成,只要今年過去了,以朔方、隴西、河湟、河西等地的產出,就是吃上肉也沒問題。

為了消除周圍將士們的疑惑,李曄讓夏魯奇脫下盔甲,又取來一副將領才能穿戴的山文甲,先以弓箭間隔五十步射之。

兩甲都彈開長箭。

李曄又令以重弩射之。

山文甲箭入兩寸,冷鍛甲也是兩寸。

周圍士卒眼神火熱起來。

李曄又令士卒當眾稱量二甲的重量,山文甲華麗威武,重四十九斤,冷鍛甲卻只有二十八斤!

同樣的防護力,冷鍛甲更輕,而且山文甲不是一般士卒能裝備的。

至於普通的制式札甲在冷鍛甲面前更沒有競爭力。

長安將作坊的產量一直上不去,原因在於熱鍛的札甲,要耗費的物資更多。

而冷鍛需要最多的是人力。

一直困擾李曄馬鎧的問題也解決了。

重騎兵就是國力的象徵,也最燒錢的兵種。

有了冷鍛甲的補充,長安將作監可以分出一部分產能鑄錢。

接下來幾天,李曄一直往鐵匠鋪跑,忙著擴大鐵匠鋪的規模,加強其防守,還幫著招募人手,有把子力氣的人不少,冷鍛甲對鐵的質量要求高,對技術要求較低,掄起大錘砸就完事了,特別適合弄出一條流水線。

忙前忙後十幾天,總算搭建起來一個流水線的雛形。

一天可產兩件冷鍛甲,主要是因為鐵匠的技術還在提升中,各個環節需要磨合,還沒到熟能生巧的階段。

這比咄骨一個月弄一件的效率高太多。

乾寧三年九月三日,長安的奏表從東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