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魏博去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友貞登基才一年,梁國國政日非。
各地軍頭重新掌握政權,文人或退居二線,或淪為幕僚。
武人掌握絕對話語權。
一些宿將也是如此,如潁州牛存節,對朱氏忠心耿耿,但眼前大環境惡化,不是主將忠心就能決定的,梁軍也要吃飯。
人心總是貪得無厭的,得寸進尺,梁軍吃飽飯,忽然覺得手還可以往前伸。
很多駐地方軍頭自行收稅,中飽私囊。
牛存節也遏制不住部下的貪婪。
朱溫在時,動不動舉起刀子,屠殺重將,有些固然是受到了猜忌,但也有罪有應得的,所以朱溫能震懾武人。
而朱友貞政變上臺,對梁軍的掌控力嚴重不足,其盟友趙巖及張家兄弟全都是無才無德之人,有本事的敬翔、李振全都被疏遠,掌握軍權的高季興刻意迎奉,只為一己私利。
眼下朱友貞的狀況跟當年坐困長安的昭宗很像。
朱友貞也發奮圖強啊,只可惜長於深宮中的朱友貞眼神跟昭宗一樣不行,啟用段凝、霍彥威等人為大將,統汴州禁軍。
當然,朱溫還是給他留了一些底子,魏州王彥章、相州黃文靖、博州朱漢賓、汝州胡真、王檀、潁州牛存節。
正是因為這些大將的支撐,朱友貞才能維持汴梁的格局。
只不過腐朽已經不可避免。
百姓頭上壓著兩座大山,既要供奉汴梁朝廷,還要經受軍頭們的壓榨。
天佑九年三月,陳州毋乙、董乙以摩尼眾造反,自號上乘宗,白日為民,夜間聚眾,很快漫延淮西,潁、蔡、許等地受眾日增。
大唐申、光、壽等州也受到一定波及,但民間有忠義堂存在,掌握民間輿情,自歸唐之後相對的輕徭薄賦、吏治清明,百姓忙著開墾荒田過日子,沒空搞這些。
只不過毋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剛剛取得一些成果,便迫不及待的稱帝,設定官屬,被高季興領軍鎮壓。
陳州距離汴州不過百里,算是京畿地區,這裡都能發生動亂,可見梁國形勢。
李曄沉得住氣,但李存勖沉不住氣了。
留給河東的地盤和時間越來越少。
收復蜀中,大唐復興之勢便不可逆轉,後又攻滅湖南、嶺南,十分天下,六分歸唐。
而且隨著大唐的穩步前行,對天下大勢的影響越來越大。
就連晉軍內部,也有很多徹底歸附大唐的想法。
最典型的就是叔父李克寧。
李存勖抓軍政大權,財權卻落到李克寧手上。
這些年,李克寧與大唐互通有無,生意做的飛起,心也漸漸倒向唐室。
李克用在黃巢之亂中立下殊功,被僖宗收入李唐宗室,補名鄭王一系,相當於河東李家跟長安李家拜了把子。
儘管李存勖有意疏遠這層關係,但其他人還是認這層關係的。
這也是歷史上後唐正統性的來源之一。
李克寧跟大唐宗室一向走的比較近。
之前韓全晦買十萬石糧食,也是經過李克寧的手,不然現在天下大亂,誰會賣糧食?
常言說有錢有勢,李克寧有錢,又是李克用的託孤之人,還是李存勖的叔父,自然在身邊聚集了一個不小的圈子。
在他們看來,歸附大唐絕對不虧,皇帝人也不錯,弄個王爺當不是難事。
這就跟李存勖產生了巨大矛盾。
如今的河東,擁河中、振武、昭義、盧龍、義武、大同七鎮,帶甲二十餘萬,並且實力還在增長中,這種情況下,李存勖怎麼甘心寄人籬下?
更何況汴梁已經有人向他秘密投誠了。
汴梁朝廷早上發生的事,晚上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