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南蠻傳: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者十必四五。

瘴氣起於春,發於夏秋,獨有自南交(交州)以南以西的瘴氣卻不如此,四時不絕,冬春猶厲,與別處不同。

王師範在皇城司的提醒下,早有準備,按照皇帝的密信,採取隔離之策,又點燃煙火,驅趕蚊蠅。

隨軍軍醫施以針灸,服以湯藥,悉心照料。

王師範每日必親自在營中巡視,安撫將士。

雖然有致死之人,但也有治癒者。

而且瘴疾也沒在軍中擴散。

軍心乃安。

王師範下令北方籍貫將士全部留在賓童龍城中修養,只取廣西、廣南兩道籍貫的蕃漢將士八千人進軍。

兵力上處於下風。

而且在唐軍整治瘴疾的時間裡,亂軍進一步擴大。

吸收了占城內陸的城池人口,實力擴大。

亂軍懾於唐軍威名,不敢進攻沿海的賓童龍,卻已經能在內地依託山川叢林與吳哥軍打的有來有往。

大唐財大氣粗,依託廣南、廣東兩道的龐大人力物力,可以耗,可以等。

因陀羅補羅、賓童龍、古笪羅三座沿重鎮到手,大唐的利益已經得到保證。

最不濟大唐可以甩掉南部古笪羅,守好因陀羅補羅、賓童龍兩地,以圖後來。

但吳哥國耗不起。

其重心本就在西面素可泰(泰國)平原地區,又與西面的女王國摩擦不斷。

女王國曾抵禦過最強盛時期的南詔,國人擅毒箭,中者立死。

也是吳哥國的地緣競爭對手。

吳哥國強勢崛起百餘年,民殷國富,自然成了大食法亂入的目標,他們無孔不入,燒燬佛寺,捕殺僧人,掠奪子女。

吳哥王赫薩跋摩頭痛不已。

原本是想在占城分一杯羹,友誼歸友誼,利益歸利益。

吳哥跟占城本來就是世仇,趁火打劫在情理之中。

現在狐狸沒逮到,惹了一身騷。

在大唐火速攻佔因陀羅補羅、賓童龍、古笪羅三城之後,占城國就沒多少肉了。

起初亂軍四面出擊,王師範以蕃漢將士八千人迎頭痛擊,亂軍就發現唐軍不好惹,掉頭去欺負吳哥軍,並有向吳哥內地漫延的趨勢。

而令赫薩跋摩頭痛的不禁是這些,南洋赫赫有名的大海寇徐萬峰,不知什麼時候也盯上了吳哥國,在海面上影影綽綽,沿海居民大為震恐。

與占城一樣,吳哥國也是深受海寇之害。

中唐時期,南面爪哇海盜不斷入侵,連國王都被砍了,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於德宗貞元十八年復辟,才建立吳哥國,並逐漸強盛。

現在擺在赫薩跋摩面前的問題不是分食占城,而是連體面退場都做不到。

大食法本來就對富裕的吳哥國更感興趣。

柿子挑軟的捏,這不僅是兵法、戰略,更是哲學。

赫薩跋摩眼見形勢不對,連忙向王師範派出使者,商討聯合剿滅大食法之事,順便請求王師範約束海寇。

大唐與徐萬峰之間的關係瞞不過有心人。

徐萬峰雖然沒明晃晃的歸入大唐,但他被封為南海郡公的訊息早就不脛而走。

赫薩跋摩也知道王師範是在用海寇警示自己。

進入談判,事情就好辦了。

自然是誰佔先機,誰就掌握話語權。

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占城自古就是漢家故土,理應歸入大唐。

但不允許佛、道以外的教派在占城上落腳。

而且吳哥國願意認大唐為宗主。

其實站在吳哥國的立場上,只要剿滅了大食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