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拿不住這麼多糧草。

李曄忽然想起了什麼,又拿過王師範的奏表,一眼落在“當今惟吳易圖,東至海,南至江……”之上。

越看越覺得熟悉。

這不是王樸的平邊策嗎?

“凡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當今惟吳易圖,東至海,南至江,可撓之地二千里。從少備處先撓之,備東則撓西,備西則撓東,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奔走之間,可以知彼之虛實,眾之強弱,攻虛擊弱,則所向無前矣。攻虛擊弱之法,不必大舉,但以輕兵撓之。”

李曄至今還記得平邊策中的幾句經典名言。

後世把此文與《隆中對》並列,號稱五代第一雄文,話說王樸晚死幾年,趙大還不一定能撲騰起來。

趙大自己都說過,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雖然大唐與汴梁的形勢不同於歷史上後周與後唐。

但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平邊策中的策略拿來用一點都不過時,唐軍與梁軍沿洛陽、汝、蔡、潁、壽、廬、和、揚對峙。

備東則撓西,備西則撓東。

梁軍已成疲軍,大唐在國力上隱隱超過了汴梁,還有河套、山丹、青海的戰馬供應,輕兵撓之之策完全可行!

就算汴梁實力強大,這麼撓下去,朱溫也扛不住啊。

剛好駐守光州的朱瑾以騎兵見長,駐守宣州的周雲翼也是擅長輕騎,再配合李神福的水軍,想怎麼撓就怎麼撓!

而且此舉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大舉,不用大舉耗費國力。

唐軍避實擊虛,有利則進,劫掠糧草、百姓,無利則換個地方再來一遍。

進攻者因為主動,所以優勢要大一些。

當下,李曄把腦中記得的平邊策結合時下局勢,說了一遍。

李巨川“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陛下真乃天降神人!”

李巨川這麼吹噓,王師範也不能落在人後,一把撕爛案几上奏表,“陛下天縱之才,勝臣百倍千倍,古今奇謀,無出陛下此策!”

李曄倒是滿臉火燙,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無恥的抄襲者,不過這馬屁還是讓人心花怒放的。

“哈哈……”李曄尷尬的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