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東海之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強倒是清醒,積極備戰,招募武、士,訓練民夫,數次擊退王氏麾下的海賊。
春暖之後,海面一改常態,變得平靜下來。
卻是狂風驟雨前的平靜。
倭人朝堂喜不自勝,以為是大唐朝廷起了作用,正商量著重新委派遣唐使。
李曄接到隱藏在王審知海賊中皇城司的密報,對倭人的戰力做出了評估。
特別提到武、士,雖身軀矮小,卻躍馬突前,騎射不俗,悍不畏死,頗有戰力。
不過也只是相對於王審知的海盜而言。
與唐軍武賁仍有不小差距。
在戰術層面尤為落後,大多是武、士策馬衝鋒在前,民夫持竹矛長弓緊隨其後。
若是一擊不能破敵,往往就會自行崩潰。
打仗也是需要技術的,戰術思想不斷更新,倭人兩百多年沒有大戰,最多也就是爭奪地盤的村戰,自然跟不上時代。
當然,倭人非常擅於學習。
學習大唐的典制、兵制,平安京就是不由桓武倭王效仿隋唐長安和洛陽建造的嗎?
均田制、租庸調也被一併抄襲。
就連刀劍也是模仿唐刀。
除了擅於學習,倭人的適應能力相當之強。
歷史上,忽必烈第一次徵倭,倭人措手不及,被殺得屍橫遍野,但受制於山地地形,沒有深入腹地,打不開局面,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被颶風一鍋端了。
然而幾年後的第二次伐倭,倭人已經適應了蒙古人的凌厲攻勢,與元軍打的有來有回,以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颶風又端了元軍的船隊,沒有後勤,沒有退路,元軍軍心一落千丈,被倭人剿滅。
密報還對倭國朝廷軍做出評價,大多是些懶散農夫,盔甲不全,兵器不修,鬥志鬆垮,屬於海盜們最喜歡捏的軟柿子。
也就是說,大唐面對的敵人只有地方鬆散的豪強勢力。
倭國朝廷能不能在雷霆一擊中反應過來還是兩說。
武、士是他們抵抗的主力,但過於鬆散和單薄。
這玩意在後世吹上了天,但在這時代,武勇屬於大唐將士。
大唐三百年,就是一部戰爭史。
那一代沒有血腥的廝殺?
靈武牙將史敬奉兩千五百騎兵破十六萬吐蕃大軍於鹽州城下。
郝玼百餘騎常深入吐蕃境內,刳肉剔骨,吐蕃小兒不敢夜啼。
到了唐末,更不用多說。
名將雄兵比比皆是。
武勇都是從戰爭殺掠中磨礪而出的。
進入二月末,江南水暖,福建大軍悉數出擊。
東海之上旌旗蔽日,帆檣如雲,舳艫千里,王審知親自領軍,千帆乘風破浪而去。
與此同時,萊州也是如此,顧全武的戰艦枕戈待旦。
劉知俊的兩萬天策右軍悉數登船。
大戰的氣息瀰漫在東海之上。
李曄在江寧府安心的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