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唐戰略(第2/2頁)
章節報錯
越有錢嗎?
後世常說謀北方大國為戰爭民族,李曄覺得戰爭民族算個屁,充其量不過暴兵暴裝備而已,中華民族才是真正的戰略民族,五千年來,少有不打仗的時日。
李曄懶得跟他們廢話。
如今大唐的將士跟當年的武人已經有了本質的區別。
新生代的將領,都經過忠義堂的薰陶,宣教使對其做過評估,還有皇城司暗中監控。
武人根本沒有作亂的土壤。
張從武能成事,靠的只是本部百餘牙兵與外敵勾結。
這麼多年,唐軍沒有一起動亂髮生,已經說明制度的合理性。
而且在李曄可以提高將士們的社會地位之後,反而能對他們形成道德約束力。
愛惜羽毛不是文人的專利。
誰也不願被人當成丘八下三濫不是?
還是那條原則,文人治政,武人治軍,有矛盾可以來天心閣求同存異。
但是國策不容商討。
必須執行下去,趙崇凝的清流士大夫團體不能代表整個大唐的利益。
也輪不到他們說了算。
“此乃國策,就算朕不能實現,兩代、三代、四代也必須實行!”李曄差點就要說這是憲、法了。
其實過了蔥嶺,全是水土肥沃的牧場、耕地,河中、七河流域,在此後千年裡不知滋生了多少國家。
傳統文人到底還是差一些眼界。
好在武營出身的新文人們在李曄的培養下,眼光開闊了不少,不再侷限於中土的一畝三分地。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也許現在的大唐無法有效統治這些區域,但也不能讓這些地方成長出大唐的敵人。
軍略之事,李曄不再討論,只是拿出來打個招呼。
接下來就是全國的政事,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人口。
沒有人口就沒有發展潛力。
盛唐天寶年間人口達到峰值,八千多萬,此後一系列的戰亂,人口銳減,經過唐末武人們以及黃巢的騷操作,大量人口被殺被吃被餓死,到現在跌入低谷。
朝廷鼓勵生育,關中、河隴、荊襄人口有了長足發展,初略統計一千三百萬。
全國人口除福建外,估計有兩千七百多萬。
也就後世一個超級都市的人口。
發展潛力巨大。
鼓勵生育就是現在最重要的國策之一,也是地方官員政績的側重點。
李曄與眾閣臣在天心閣提出目標,政事堂、樞密院解決問題。
漢初無為而治固然很好,李曄覺得那是行政效率不高導致的,經過了一千三百年的發展,文官系統已經足夠發達,能夠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