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非同小可,自大漢以來即是河西的心臟。

漢唐之際,涼州是西北地區僅次於長安的重鎮,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唐初的大涼都曾在此建都。

安史之亂,整個隴右道的精兵都被抽調,玄宗的微操技術明顯沒有音樂水平高,強令哥舒翰出戰,二十萬精銳葬送在潼關之下,從而造成隴右道的兵力空虛。

吐蕃趁勢而動,第一個攻打的就是涼州,河西節度使楊志烈孤立無援,一座孤城抵抗吐蕃大軍數年,在廣明二年城破,楊志烈奔甘州,被沙陀人所殺。

“諸位意下如何?”這麼一大塊肥肉擺在面前,很難做到視而不見。

韓偓道:“臣以為馮行襲之言可行,但為保萬全,還需匯合涇原軍張璉,兩軍合擊,涼州必下。”

李曄點點頭,馮行襲剛剛接任朔方都防禦使,倉促出兵,沒有照應,恐怕難以建功。

趙崇凝道:“涼州自古皆為中土,不可不取。”

李巨川卻一言不發。

以前但凡遇到戰事,都是韓偓、趙崇凝兩人反對,李巨川支援,今天剛好反過來了。

無論同不同意,涼州都是非打不可,機會難得。

楊崇本兩萬大軍半個月攻陷隴西四州,沒道理朔方軍加上涇原軍,攻不下一座涼州。

而且馮行襲宿將出身,鎮守金商多年,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就按致光之略行事,詔令馮行襲、張璉攻取涼州!”李曄一錘定音。

韓偓和趙崇凝聯袂而去,李巨川卻猶猶豫豫的。

李曄一看就知道他有話要說,留下了他,開門見山道:“莫非下己不同意攻涼州?”

李巨川拱手道:“不,攻取涼州勢在必行,但不是朔方和涇原兩支偏師,而是集合大軍,趁折逋缽督大軍在河州,以泰山壓頂之勢,一擊而下!”

李曄愕然,沒想到李巨川想法如此激進。

從軍事角度上看,李巨川之策是萬全之法,但從其他方面考慮就不是了。

如今唐軍剛好分散各地。

周雲翼駐守陝虢防備唐州葛從周。

李筠坐鎮潼關,無法抽身。

高行周、楊師厚都在漢中窺伺蜀中變局。

而且就算徵調七萬大軍,沒有一兩個月,如何能完成集結?

七萬大軍,單是運送輜重糧草的輔軍至少要四萬,涼州距離長安不下千里,又要耗費多少糧食?

而且馬上就是春耕了,輔軍本身也有屯墾的任務。

一年之計在於春,糧食的重要,不在一座涼州城之下。

李巨川道:“當年吐蕃十萬大軍,涼州虛弱至極,吐蕃人猶不敢強攻,而是施以攻心之法,誆騙城中百姓投降,圍城一年,人心渙散,這才破的城。後來議潮公沙州舉事,河隴部族雲集響應,諸州皆下,獨涼州不下,議潮公親率七千精銳,鏖戰三年,終於攻破城池!”

李曄只能苦笑,說實話,目前唐廷沒有發動大戰的能力。

而且太過於窮兵黷武,也會增加將士們的厭戰之心。

李曄一向的原則是速戰速決,絕不打曠日持久之戰,若是按李巨川說的來,就是一場傾國大戰。

一座涼州,真值得如此大動干戈?

折逋缽督前後近一年,區區一座河州都打不下,戰力可想而知。

“下己之策老成持重,然我軍剛剛休整,如此大戰,恐怕軍中有怨言。”

李巨川自然也是知道唐廷如今的狀況,“臣只是說出心中所慮,馮行襲、張璉皆是軍中宿將,未必不能一戰而下涼州。”

李曄順坡下驢,“下己思慮周全,朕豈會不知,只是朝廷也有朝廷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