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北和荊南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荊襄。

成汭十萬大軍緩緩南撤,依託地形防守,劉知俊的一萬軍和楊師厚的兩萬軍,並沒有討到多少便宜。

八月十七日,當週雲翼的輕騎出現在成汭身後時,他終於停下後退的步伐。

十萬大軍收縮於荊門。

此地就是荊南和荊襄的分界點。

也是荊南山川形勢所在,其地東、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開形,兼有低山坳谷區,荊門若下,唐軍便可長驅直入,兵臨江陵城下。

成汭選擇在此地固守,非常明智,荊門之南便是富庶的江漢平原。

不過一路如影隨形的荊南水軍也給唐軍帶來巨大困擾,他們溯漢水而上,或是攻擊唐軍後勤,或是阻斷橋樑路徑,見到小股唐軍,直接登陸攻擊。

即便成汭不守荊門,在沒有清除荊南水軍之前,李曄也不敢深入江漢平原,合大軍於荊門城下。

只能以斥候在漢水兩岸日夜警戒。

然而作用微乎其微,荊南水軍對漢水流域的地形異常瞭解,他們有一百種方法擺脫斥候的追蹤。

前有堅城,後有蒼蠅,唐軍不勝其擾。

李曄也是頭痛不已,面對十萬大軍戍守的堅城,後方還有荊南源源不斷的補充。

加上天氣炎熱,唐軍之前一往無前的氣勢,也在漸漸消退,李曄沒有貿然攻城。

“此戰之關鍵在於水軍,我軍若能擊破荊南水軍,便可橫渡漢水,穿插至荊門之南,江漢平原便在我軍指掌之下,成汭十萬大軍成甕中之鱉!”楊師厚多次攻襲漢水沿線,對地形有一定的理解。

“我軍沒有水軍,總不能以騎兵追擊吧?”李筠道。

水軍成了這場大戰的關鍵,而水軍也是目前唐軍的最大短板。

倉促之間,李曄也弄不出一隻匹敵荊南的水軍。

“如今朱溫鏖戰江淮,正是我軍取荊南大好時機,陛下不可因小挫而放棄。”周雲翼看出李曄的猶豫。

李曄的確有些動搖了,唐軍遲遲打不開局面,如果是以屍體堆下荊門,李曄寧可不取荊南。

“朱溫傾國之力攻打楊行密,此次絕不會輕易退軍,而楊行密亦為當世英雄,梁吳大戰,不到最後一刻,勝負仍是未知。”所有人都不看好楊行密的時候,劉知俊卻語出驚人。

包括李曄在內,也覺得楊行密在劫難逃,畢竟朱溫把老本都掏出來了,徵調境內青壯,填土負木,活生生把光州圍了起來。

當然,這不是朱溫第一次這麼搞,當年攻打潞州的時候,也是採用這種笨辦法。

笨辦法三個字在李曄腦海出現的時候,忽然福至心靈。

如今的大唐在成汭面前,絕對是龐然大物,實力不是一個等級上的,成汭之所以這麼蹦躂,不過是依仗水軍以及荊南水網。

但他有水網,自己有人力物力啊!

如今荊襄接收的流民就在二十萬之上,還有輔軍和關中青壯,超過四十萬人聚集在荊襄一線,這麼恐怖的人力,移山倒海都是旬月之間,還填不平漢水?

笨辦法有時候才是最令敵人絕望的辦法。

“徵發荊襄青壯,沿漢水修建烽燧堡,於平緩處修建城牆,同時伐荊山大木,釘於漢水之中,阻塞航道,再以鐵鏈封鎖漢水險要之處,從襄州一路平推下來,此乃以陸制水之策,朕就不信荊南兩萬水軍,還能飛上天去!”

以陸權碾壓水權,逐步擠壓荊南水軍的活動空間,最終將其一網打盡!

帳中眾將都怔怔的看著李曄,他們都是將領,很多時候都是從軍事層面思考問題,只有身為皇帝的李曄,能從國力上思考整個戰局。

一如朱溫圍攻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