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宰食占城(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師範很清楚收復林邑的難點不在林邑。
而是吳哥國的態度。
如果吳哥國介入,戰爭會演變成另外一種趨勢,長期拉鋸,反覆爭奪。
與吐蕃一樣,吳哥國對大唐也是存在地緣優勢的。
雲南、安南皆在其兵鋒之內。
而大唐鞭長莫及。
南地的蠻族對吳哥國的歸屬感遠遠超過大唐。
山川叢林皆是其屏障。
只有它打別人的份,別人很難在陸地上打它。
不過,吳哥國對大唐一直彬彬有禮,其王子屢次入長安朝貢,大唐皇帝也頗為重視,還賜以漢名。
南詔攻打安南時,中南半島上群起響應,吳哥國不為所動。
所以在出兵之前,王師範一再加強與吳哥國的聯絡。
好在兩邊一直維持著良好關係。
本來一切都按部就班的發展著,徐萬峰海寇襲擾南面,吸引占城國的注意力,王師範三萬大軍揮軍南下,一舉搗破王都。
然而,大食法的忽然崛起打亂了所有部署。
他們的實力並不強大,卻引來了吳哥國的注意。
吳哥國是忠實的佛國,信奉大乘佛法,一直延續至後世。
一開始只是注意。
但當大食法教徒竄入吳哥國,發展勢力,招兵買馬,吳哥國不得不做出反應。
此時的吳哥國正處於國勢上升期,向更平坦更富庶的西南部擴張。
大食法的騷操作,立即引來吳哥國的鎮壓。
並將占城也拉入吳哥國的視線之中。
此情此景,王師範不得不出兵。
占城國的精華皆在南部賓童龍、古笪羅,也是未來大唐經營南洋的戰略支點。
一時間,海寇攻其南,吳哥國攻其西,唐軍攻其北,大食法禍亂其內。
亡國之象暴露無餘。
愛、驩二州向來就是華夏之地,漢為九真郡,吳國分置九德縣,梁武帝於此置德州。
隋煬帝改置日南郡。
此後一直作為大唐的正州。
訶羅跋摩雖然攻陷此地,但此地民心其實一直在大唐。
王師範引軍南下,士民紛紛響應,或為嚮導,或勸降守軍。
幾日之內,愛州便開城迎接唐軍。
驩州守將乃占城王族,誓死不從,堅決抵抗。
不過這種抵抗在正規唐軍面前,無異於螳臂擋車。
王師範牙帥出身,文韜武略,無所不通,膽大心細,歷史上差點就背刺了朱溫。
現在打個疲弱的占城,還不是輕輕鬆鬆?
大唐強勢崛起,軍心也在上升之中。
從東到西,從北到南,從上到下,無不瀰漫著一種建功立業的渴望。
民間許久未見的邊塞詩、沙場詩重見天日。
在李曄的提倡下,軍人不再是丘八,而是一群具有榮譽的大唐將士。
他們與大唐綁在一起。
所以這種榮譽包含了忠誠、勇武,成為大唐將士的道德規範。
唐軍水陸並進,兵鋒之下,占人土崩瓦解。
這本來就不是兩個檔次上的對手,單是一個廣南道地緣板塊,占城就抵擋不住,更何況還有廣東、廣西、雲南三道的物力支援。
強兵強將,當然就是一路碾壓。
占城國趁大唐內亂吃進去的,現在加倍吐出來。
王師範長驅直入,沒有心思搞招撫,所有反抗者一律斬殺。
高種性的財物直接賞賜將士,以激勵軍心。
他要搶在吳哥國大舉介入之前,把這片土地變為唐土。
占城王都因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