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還要劇烈。人們都把他當太監,都恥於跟他為伍。司馬遷何嘗不想一死了之,他自己曾說:即使是奴隸、婢妾在受到侮辱的時候,都知道以死來擺脫,何況他是堂堂太史令。然而他退一步深思道:〃死可以重於泰山,也可以輕於鴻毛。如果我就這樣死了,人們會以為我畏罪而死,一生的冤屈都洗不盡,生命也變得一文不值。不如忍辱偷生,一定要寫出一部偉大的史書。像周文王被商紂王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困於陳、蔡兩國而作《春秋》;屈原被逐,著成《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才編撰了《國語》;孫子受了臏刑,仍論述兵法;呂不韋被流放蜀郡,世上才有《呂覽》流傳;韓非被囚禁秦國,才寫有《說難》、《孤憤》。凡《詩》三百首,都是聖賢抒發胸中鬱悶而作。〃於是,他就從黃帝開篇,一直寫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每篇末尾都加以評論。
第四節絕筆《任安書》
他就這樣忍辱負重,在獄中呆了三年,每天都筆耕不輟,堅持撰寫史書。公元前96年,也就是司馬遷50歲的時候。漢武帝忽然開恩,放他出獄,並升他為中書令。負責〃領贊尚書,出入奏事〃,也就是把各部尚書的奏章呈給皇上,再傳聖諭給大臣們。這本來就是太監做的事情,現在讓司馬遷來做,可見大家已經預設他為太監了。
這樣的官職加在司馬遷頭上,本身就是一種恥辱。他根本無心於自己的職務。出獄以後的他鬚髮脫落、形容枯槁、弱不禁風。看起來一副死不死,活不活的樣子。他還經常恍恍惚惚,出門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一想到自己受過的恥辱,就直冒冷汗,衣裳都浸溼了許多次。這樣的狀態還怎麼工作?他的好朋友任安便寫信說他翫忽職守,勸他要謹慎地待人接物,要以推舉賢能引薦人才為己任。不要老是沉默不語,唯唯諾諾。就差說他不像個男人,惟恐又觸到他的痛處。
朋友的不理解,也給了他一次傾吐苦水的機會。於是他洋洋灑灑寫了一封長信,題為《報任安書》。這是比《太史公自序》更加富於情感的自序,也等於是把他畢生忍受著的痛苦和無限的憤恨抒發了出來。在這封信裡面他詳細地申訴了自己對李陵事件的看法,以及接受宮刑前後的心態。他為什麼接受這個刑罰,接受這個刑罰之後,他又是一個什麼心態。最後,他還鄭重地宣佈《史記》一百三十篇已經完成了,但是他會把那些書簡藏之名山。至於藏在哪兒,他也沒有告訴任安。
《史記》誕生之時,也就是司馬遷的生命將盡之時。他這一生就是為了這個來的,完成了還有什麼寄託呢?於是《史記》完稿之後,司馬遷也消失了。關於他的死,歷史上有種種的說法。有一種可能是自殺。之前不是有人說他貪生怕死嗎?現在先父的遺願完成了,也是司馬遷雪恥的時候了。讓世人們看看,我司馬遷不是怕死,而是要死得有價值。另外一種可能是司馬遷的這封信落到了漢武帝手裡,當時任安已經被腰斬。漢武帝看到信中隨處流露出的對自己的不滿,一氣之下,將司馬遷也給腰斬了。
不管他是怎麼死的吧,自殺也好,被殺也好,壽終正寢也好。他的《史記》倒是要比他的下落還要明確。在他死後,他的家人便把《史記》轉移藏匿在他女兒家中。女兒的丈夫叫楊敞,在漢昭帝時期,還曾經官至宰相。他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楊忠,小兒子名叫楊惲。這楊惲自幼聰穎好學,很像他外公司馬遷。他母親便把珍藏著的《史記》拿出來一本一本讀給他聽。誰知小楊惲很快就被書中的內容給吸引住了,便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史記》給讀完了。他成年以後,還念著這本書,有空就看看。每讀一遍都是熱淚盈眶,扼腕嘆息。他知道這是外公用生命換來的史書,於是立下一個心願,一定要讓它得到天下人的承認。在漢宣帝時,他被封為平通侯後,便上書漢宣帝,把《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