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贏了,不過形勢依舊嚴峻。

西都之圍解了,但羌亂沒有平息。

破羌、臨羌、龍耆幾座大城還在羌人手中。

而隨著夏侯霸的受傷,己方實力再減一成。

總不能讓夏侯霸一瘸一拐的上去砍人吧?

夏侯霸一直嚷嚷著自己還行,還能再上陣殺敵。

楊崢和郭遁同時苦笑。

楊崢把劉珩砍下的人頭遞給郭遁驗看,郭遁大喜,“此乃伐同首級!此賊兵敗身亡,西平郡羌亂去了一半。”

牢姐羌首領伐同。

“此乃我麾下猛士劉珩斬下的。”楊崢實話實說。

郭遁笑道:“你麾下將士建功,就是你建功。”

邏輯上似乎也是如此。

夏侯霸的心思已不在羌人身上,而是胡人,“當日興雲定下先解西都之圍,再突襲西海,焚其巢穴,今日可行之!”

郭遁驚訝的望向楊崢,“原來楊都尉不止武勇,還有此等韜略,冶無戴在臨羌設有一支人馬,西海亦留有騎兵,夏侯將軍與楊都尉主力是步卒,恐怕難以成事。”

馬屁自然是人人喜歡,楊崢也不能免俗。

夏侯霸冷哼一聲,“我部雖然只有六千眾,但西都城不是有諸多屯兵嗎?加上漢民大戶,湊一湊,兩萬人馬應該不難。”

郭遁苦笑道:“衛將軍有所不知,當日族兄遁逃,帶走一批屯兵,而漢民大戶守城尚可,出城作戰,只怕會一鬨而散,他們若能濟事,末將早就出城擊退羌賊。”

上下同欲者勝。

漢民大戶沒有遠征的動力,也不可能吃力不討好,損害自己的利益,而去無私幫助夏侯霸。

強扭的瓜不甜。

強人所難只會適得其反。

有凝聚力的軍隊才有戰鬥力。

而且冶無戴的兵力擺在那兒,號稱十萬大軍……

就算沒有十萬大軍,聽起來也挺唬人的。

楊崢忽然覺得自己把事情想簡單了。

就算是身為中郎將的郭遁,似乎對奇襲西海也沒多少興趣。

西平才是他的家,他的一畝三分地。

守住西都的功勞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頂著巨大風險出去玩命。

善謀者多,成事者少。

原因便在於此,各種利益糾葛之下,初衷會不斷變更。

如果夏侯霸沒有受傷,這六千多人配上西都的戰馬,完全可以去西海浪一圈。

但現在夏侯霸受傷,就另當別論了。

他的部下未必會服從楊崢的命令。

一個蘿蔔一個坑。

這時代將領和部下是有人身依附關係的。

東吳很多將領的部下,都是私人軍隊。

吳主能指揮將領,卻未必能指揮的動他的軍隊。

所以吳主孫權歷次北伐,舉十萬之眾,水陸並進,總是非常神奇的垮在合肥城下。

建安二十年,張遼七千軍迎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以八百精兵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殺到孫權牙旗之下……

在場三人,楊崢軍職最低,能說上話,別人願意聽就已經是抬舉了。

夏侯霸眉頭一皺,看了楊崢一眼,神色有些消沉。

楊崢道:“如今西都之圍已解,將軍已經建功,可靜觀冶無戴、郭淮之變。”

郭淮才是雍州刺史,手上握著重兵。

夏侯霸勉強點頭。

之後幾天,全軍在西都城休養。

郭遁人不錯,送來牛羊犒賞,將士們人心大悅。

夏侯霸派出一波又一波的斥候,打探周圍情勢。

郭淮依舊在榆中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