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地說什麼“國庫充盈”,掌著一攤子實務的大臣們手裡都捏著把汗,真要這麼幹了,萬一大清朝又出了什麼大的妖蛾子,不得不再加人丁錢糧,這仁君聖上的臉面往哪裡擱?
這時候大臣們紛紛回過味來了,遠到康熙二十四年,皇上搞九省輪免,近到五十年要搞全國蠲免,結果發現不現實,改成了三年輪免。聽皇上這意思,真是在就事論事,要繼續給自己的仁政添磚加瓦,在六十大壽上更進一步?
原本說到“永為定額”,就算是個姿態,也都是自縛手腳,大家都想著應付了事,誰知這李光地跑得更遠,居然丟出了一個“永不加賦”!【1】
辮子尾巴上滿是白髮的李光地說完之後,顫顫巍巍地回頭,掃視了一圈大臣,臉上閃過一絲譏諷。袞袞諸公,居然都沒明白皇上的帝王之心,真是尸位素餐。
好個李光地,真是深明朕心!
康熙沉吟片刻,品出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心懷舒展開來。永為定額和永不加賦,內裡的意思都一樣,可永為定額說的是該怎麼做,他和翰林們都沒想到該怎麼說,李光地就把這一環補上了。
“朕意即是如此,晉卿……有何具議?”
康熙點頭,再瞄了一眼大殿一側的竹簾,那後面侍立著寫起居注的記注官,隱約看到一個身影正在奮筆疾書,該是張廷玉。對這個以審慎沉穩聞名的年輕臣子,他很放心,張廷玉應該會知道這四個字怎麼記。
“臣等為皇上賀!永不加賦,此乃三千年未有之仁政!”
李光地滿臉紅暈地喊著,再度跪伏在地,牽得諸位大臣又趕緊埋頭叩拜,同聲稱賀。
聽李光地說到“三千年未有之仁政”,康熙輕咳一聲,這一刻也沒能完全掩飾住自己的情緒,連揮袍袖,示意諸卿平身。
李光地爬了起來,話也轉了個圈:“不過皇上此前屢歲蠲免、累至萬萬,有剛蠲免之地,再行這亙古未有之仁政,皇恩太重,恐小民擔受不起。臣請今歲先在直隸施行,檢討所得,明歲再推之各省。”
這番話讓大臣們驟然恍悟,真是個老狐狸!塞給了皇上一頂千秋未曾有過的高帽子,接著再將實務壓到直隸一地,李光地入閣前就是直隸巡撫,自然能讓這事漂漂亮亮,而明年……明年正好是皇上的六十壽典,這樣一件壽禮,歷代君王何曾有過?
“都說我毒蛇,我看這李光地才是真正的毒蛇。永不加賦?那不就是永不減賦嗎?朝廷丁銀每年不過三百來萬兩,向來都徵收不齊,還經常壓得地方出事。諸多地方本就按著定額在徵,廣東府縣案,不就是因為這丁銀上的齷齪才鬧出來的?皇上的心思被李光地這麼一打磨,聽起來動靜挺大的,其實並不影響錢糧根本。這李光地的道學心腸,簡直到了七巧玲瓏之境……”
趙申喬嘴角微微一抽,他最先明白過來。
不獨是他,其他大臣們也紛紛把事情想通透了,這根本就是把爛肉燒成醬肉的勾當,既得名又得利【2】。李光地一番話就把這事磨得光亮剔透,難怪這位仁君聖上會說“大臣中每事為我家計萬世者,獨此一老臣耳!”
不等大臣們發表意見,康熙一錘定音:“如此甚好,就依這意思,擬諭明發。”
康熙擺駕離開,李光地來到大殿另一側的竹簾後,幾個值南書房的翰林立在裡面。他們雖然是內廷之人,在這朝會上卻不能發言,只能和記注官一樣,躲在一邊傾聽和記錄。
制詔一類重要文書基本由大學士和學士等人草擬,而上諭一類經常性的文書,名義上雖然也歸大學士和學士負責,可他們不僅要辦理本章,還都兼著部務,根本忙不過來,基本都交給值南書房的翰林負責,大學士等人把關審閱,再由皇上親覽定奪。今天皇上丟出了這麼一個意思,還要求明發上諭,李光地這是來找草擬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