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在1924年出了一本自傳,叫做《冒險年代(yearsofadventure),1874…1920》。
看這個書名就知道了,這本回憶錄主要記述的是他從出生到參加凡爾賽和會期間的人生經歷。而這個書名也正是他前半生的真實寫照。
出生於1874年的胡佛抵達中國天津的時候年僅25歲,還給自己起了一箇中文名字——胡華。那個時候他是英國著名採礦公司比維克…莫林公司的工程師。
他的年薪超過兩萬美金,這在當時絕對算是高薪。別忘了,羅斯福擔任海軍副部長一年也只不過拿到五千美金而已。
因吹斯聽的是,短短三年之後的1902年,胡華離開中國的時候已經坐擁400萬美金的鉅額財富。
當然啦,他的回憶錄裡面對我大清這起國有資產流失案那是輕描淡寫。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人家那也是憑本事訛……嗯,掙的錢,誰叫我大清就是那麼廢柴呢?(筆者注:開平煤礦和胡佛的關係有興趣的病友百度就好,筆者在書中就不多贅述了。)
但是如果讀過《冒險年代》這本回憶錄,那麼像袁鴻漸同學這樣一百年後的讀者就會發現胡佛確實是一個眼光敏銳的政治觀察家。(筆者注:以下內容是慕容從書中手打摘錄。)
首先,他對於賽里斯這片土地和上面人民有著某種敬畏之心。
他在書中說到,“無論這個人的經歷有多豐富,無論他對這個國家政府和人民的理解有多深刻,他都無法對一個歷史上下三千年,擁有四億人口的龐大民族妄加評論。在我的印象之中,我對中國人民懷有恆久不變的敬佩之情。”
“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口大約佔總人口10%,他們的智力水平很高,他們有思想,也有道德感。他們的文化是全世界最古老且最悠久完整的文化。在藝術、文學和哲學領域,中華文明都孕育出了豐碩成果。”
一個二十世紀初的西方白種人能說出這種話,可以說是非常難得了。
其次,他對賽里斯社會的認識甚至要比某些賽里斯人還來得正確。
他意識到,“中國的第一資源和第一技術就是農業。……三千年來,幾億農民都在勤勤懇懇地耕種,這是多麼令人驚奇的現象!一畝地產出的糧食重量可能都超過了世界其他任何一個地方。”
好吧,胡佛在這點上完全可以說是和天魔傳人英雄所見略同了。要知道天魔傳人的同志們還孜孜以求想著模仿十月革命佔領大城市的時候,他老人家早就對此嗤之以鼻,並且苦口婆心地勸說同志們應該紮根農村。
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穿林北腿依然不明白這一點。他擁有絕對軍備優勢400萬的大軍為什麼總是被120萬小米加步槍的匪軍吊打。最根本的原因,佔領大城市的國民政府沒有掌握這個國家的最大生產力,那就是農業。
所以打到後來炮黨的財政垮臺不稀奇,不垮臺才稀奇呢。
胡佛還總結,“中國人思維中的一些奇怪想法導致他們無法很好地適應西方管理機構的方法……中國本地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分包制。即使是在政府裡,一千年來,總督都必須每年支付給君主一定數量的資金,並以司法制度維持秩序。總督將責任轉包給下一級的地方道臺,他們依次轉包給更小的地方政府。每一級官員在上繳稅款的時候,都會產生大量的稅款餘額。通常情況下,這些多餘的稅款就會為私人所斂,也就是侵吞公款……甚至中**隊都是在分包的基礎上接受管理的。”
同樣以國共為例,炮黨在“殲敵一億,虎踞寶島。”之前,收糧還是靠地主,打仗還是靠軍頭。而另外一方在抗戰期間已經讓自己的經濟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