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必有桃花之劫啊。”

“兄弟我送你一句話,望雨僧兄謹記。那就是……”

“相親有風險,婚姻需謹慎!”

袁公善相,每言輒中,出神入化。

昔在紐約,袁公曾誡涇陽吳宓婚姻之事。後果一語成讖。、

因袁公膚白量宏,時人稱其,白…食…麻…衣。”

——節選自《民國世說新語…神異》

第一百九十七章 又來了 上

本章副標題:某些人討厭但是某些人喜歡的東東又來了。

………………………………………………………………

“作為深刻影響二十和二十一世紀的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袁燕倏先生是當今中外歷史學界最為矚目的研究物件,甚至沒有之一。所以有了“袁學”這個說法。

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不管是在西方還是東方,所謂的“袁學”研究都已經走入了誤區。

西方歷史學界太過譁眾取寵,完全失去了嚴肅的學術性,淪為徹底娛樂大眾的小說家之言。尤其是近幾年某位美國暢銷小說家寫的關於袁先生的著作,不但大搞神秘主義把袁先生說成是具有超能力的“竹林賢者”,還用陰謀論把袁先生設立的scp基金會強行附會成在幕後影響歷史的神秘組織。

而這樣的“歷史”著作自然是流毒無窮,對於袁燕倏先生的聲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反觀我國學界對於“袁學”的研究,卻因為研究者們政治理念上的分歧成了一場意識形態交鋒。

左派認為袁先生和托洛斯基惺惺相惜,身邊還有不少無政府主義密友,所以他其實是打著自由主義幌子的左翼分子。而且他很可能是革命手段非常激進的布朗基主義者。

右派自然斥之為無稽之談,他們認為袁先生的新古典自由主義立場從來沒有動搖過,“奧地利學派的中國副院長”這個榮銜對他是實至名歸。

這樣的辯論只是抒發辯論者的胸臆,對於學術研究毫無益處。

有鑑於此,我們決定創辦一本專門的“袁學”雜誌。本刊選取的稿件都是基於袁燕倏先生第一手資料的研究文章,這些資料主要是同時代和袁先生接觸過的各界人士所著文章、日記、書信、訪談和回憶錄。

我和我的同仁們希望以此正本清源,還歷史和袁燕倏先生本來面目。”

——節選自《(袁燕倏研究)創刊詞》

“我在八月四日(一九二二年)的《晨報副刊》上看見鴻漸先生的雜感,很詫異天下竟有這樣拘迂的好好先生,竟不知世故到這地步,還來同《學衡》諸公談學理。

夫所謂《學衡》者,據我看來,實不過聚在“聚寶之門”左近的幾個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雖然自稱為“衡”,而本身的稱星尚且未曾釘好,更何論於他所衡的輕重的是非。所以,決用不著較準,只要估一估就明白了……

總之,諸公掊擊新文化而張皇舊學問,倘不自相矛盾,倒也不失其為一種主張。可惜的是於舊學並無門徑,並主張也還不配。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在國粹的知己,則國粹更要慚惶然人!“衡”了一頓,僅僅“衡”出了自己的銖兩來,於新文化無傷,於國粹也差得遠。

我所佩服諸公的只有一點,是這種東西也居然會有發表的勇氣。”

——節選自魯迅《估(學衡)》(筆者注:當時他以風聲這個筆名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了這篇文章。讀讀這幾段就知道他老人家為毛敵人多了。)

“我這位‘好好先生’拜讀了風聲先生八月九日在本報發表的雜感。風君學識深厚,我所不及也;行文痛快淋漓,也讓人擊節。

不過作為好好先生,我有一言不吐不快,《學衡》派中的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