膩嗷。”布朗小姐拿過來瞅了瞅,不禁疑惑地道,“不過為什麼這麼修改呢?而且你說的是真的嗎?”

袁燕倏理所當然地說道“當然是真的!嗯,這樣修改是為了提高讀者的真實感!”

“讀者的真實感?”

“好了,快上課了。有機會在向你解釋吧。”

袁燕倏告別了布朗小姐,隨著大家走進了教室……咦,這位約翰老兄要不要用這種眼神看著我啊?

看來這仇是結上了。只不過蝨多不癢,債多不愁。老子要和四位……正好一桌麻將的無政府主義戰士打交道,也不多你這麼一個大少爺來著。我們六個加起來正好打“大怪路子”。

………………………………

註釋1:打東邊來了個仁波切,打西邊來了個賣切糕。

仁波切要了一兩切糕,賣切糕切了一斤切糕。

仁波切不要賣切糕的一斤切糕要買一兩切糕,賣切糕一定要賣仁波切一斤切糕不賣一兩切糕。

不要一斤切糕要一兩切糕的仁波切用一斤切糕砸了要賣一斤切糕不賣一兩切糕的賣切糕一切糕。

要賣一斤切糕不賣一兩切糕的賣切糕轉身找了一幫賣切糕。

不要一斤切糕要買一兩切糕的仁波切轉身找了一幫仁波切。

也不知……

寫了幾個結尾都不“令人滿意”,算了,就到此為止吧。

第九十七章 狄公案 (週三第二更)

本章副標題:身處民國,仰望大唐

“路易,這是給你的禮物。”

我們的袁大師一坐下來就開啟了皮包把一沓稿子拿出來交給了另一位偵探小說愛好者。

路易斯…貝克先生拿過來一看,只見封面的題目是《celebrated…cases…of…judge…dee》,如果直譯的話是《狄法官的成名案》,如果按照我們賽里斯人的翻譯方法應該稱之為《大唐狄公案之三奇案》,因為這本小說是由三個故事組成的。(註釋1)

下面就是袁燕倏最為擅長的題贈。不過因為這次寫給大老爺們,所以他也沒怎麼動腦筋,隨意地寫道:’t…live…in…baker…street。

獻給不住在貝克街的貝克先生。

這位不住在貝克街上的貝克先生一看就樂了,開心地說道:“尼奧,這就是你說要寫的偵探小說?”

袁大師淡淡地點了點頭,很有我們賽里斯“竹林賢者”範兒的淡淡地道:“正是。你不是喜歡福爾摩斯嗎?那我讓你看看我們賽里斯人的福爾摩斯。”

“嗯,謝謝……”路易斯…貝克一邊感謝著自己的朋友,一邊開啟了手稿看了起來。

不出袁燕倏所料,這位偵探小說迷一下子就陷了進去。

實際上《狄公案》真沒什麼好說的,但是寫這套書的作者倒是非常有趣。他名叫羅伯特…漢斯…古利克(robert…hans…van…k1910~1967),漢名高羅佩,字芝臺。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有輪迴的話,他就是屬於那種投錯胎的人。

此君真是一位奇人,這位荷蘭職業外交官精通15種語言。1943年在重慶擔任駐重慶使館一秘的時候娶了系出名門的中國夫人水世芳。高羅佩對中國文化的迷戀達到狂熱的程度,不但與沈尹默、齊白石等中國文化名流交往;還品茶、弈棋、撫琴、吟詩、作畫、練字、治印、寫小說……儼然一位徹頭徹尾的古代名士。

當然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他最為著名的就是對《狄公案》的翻譯和再創作,一共寫了十九部。要知道他居然還是一位唐代法律專家,寫出來的偵探小說真可謂有根有據,甚至還自己自繪中國風的白描插圖。

另一件好玩的事情,高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