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沒有必要因此而生氣憤怒,人家又不是欠自己的,自己的命運總歸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力所不及的時候,借力用力,也是一種策略。

既然要做蜂窩煤,自然要去煤炭交易市場了,京城的煤炭交易市場在阜成門一帶,因為西山的煤炭都是經過阜成門運入京城,所以那裡自然而然的聚集了一些煤炭商人。

最優質的煤炭直接供應給皇城和權貴勳略,差一點的京城各級官僚以及有錢的富商。

朝廷怕破壞北京城的風水龍脈,禁止在西山挖煤,但是京城對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從外地購買,運輸成本就吃不消,所以盜採情況嚴重。

當然了,普通老百姓盜採肯定沒好果子吃,盜採的一般都有後臺,在京的王公大臣們,但凡有能力的,都在西山開窯挖煤,這是無本的買賣,挖到就是錢,誰不幹?

所以挖出來煤,除了供應他們自己之外,大部分是要拿出來賣錢的,這就形成了煤市。

郭越很奇怪,這孟巖真是怪人,京城那麼多地方,他偏偏來著又髒又黑的煤市,這都是黑乎乎的煤炭,有什麼好瞧的?

“郭兄,咱們錦衣衛在西山有沒有煤窯?”孟巖問道,挖煤這麼賺錢的行當,像錦衣衛這樣的暴力執法機構,沒道理不摻合一腳的。

“有,不過大都在北衙的手中,我們南衙只有三個!”郭越點了點頭。

“哦,產量如何?”

“平均的話每天有一萬斤吧!”郭越道。

孟岩心裡默默算計了一下,大明朝京城人口至少有五六十萬人,得有十萬戶人家,沒加每戶每天燒菜做飯至少也要兩斤煤,到了冬天還需要生火取暖,用量翻倍,這麼算來,光生活用煤,至少也要二十萬斤以上!

實際肯定不止這個數字,如果按照三倍計算的話,偌大的北京城一天用煤也得六十萬斤,平均下來一人一斤左右,冬季還的百分之五十的增加!

一百萬斤!

換算成噸的話,約十八萬噸,孟巖並不太清楚明朝的斤跟後世的斤還是有區別的。

如果按照後世的度量衡實際計算,這個數字是超過十八萬噸的。

實際上,整個西山煤礦一年所產的煤炭總數也就十五萬噸左右,煤炭市場基本上是供不應求。

市場上優質煤炭的價格跟大米的價格幾乎是相當的,可見煤炭這看上去不起眼的黑疙瘩被權貴們盯上就不奇怪了。

不能大規模的開採,產量自然上不去,又是生活必需品,價錢自然貴了,別的替代燃料更貴,大規模的建設和砍伐,京城周圍的樹木都被砍的差不多了,剩下都是不能砍的。

所以剩下的可供選擇的沒有多少了。

煤炭已經成為京城百姓的生活必須物資之一,就跟人每天都要吃鹹鹽一樣。

第二十一章:買炭!

錦衣衛南衙家大業大,就算每日產煤一達萬斤,自身消耗一部分外,剩下的能拿出來出售的也不會很多。

“咱們南衙在編的有多少人?”

“這個我可不知道,孟兄可以去問郭大人,或者去經歷司查一下花名冊!”

“我就是隨口一問,咱們南衙的煤窯產出的煤炭除了自己用之外,能有多少可以拿出來出售?”

“孟兄,我們可是錦衣衛,不是煤市上的商人,你怎麼對這個如此關心?”郭越好奇道。

大明一朝,重農輕商,商人社會地位低下,即便到了明末,一些禁令形同虛設,商人在政治上的地位還是不如一般的平民。

這個原因有多種,制度原因佔了大多數。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哪一樣不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大事,何況我們錦衣衛出了查察妖逆之外,對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