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傳回長安時,已經年底,關中大雪飛揚。

劉珩因重傷,留在居延治療。

此戰大破鮮卑、蠕蠕、嚈噠九萬聯軍,陣斬萬餘,俘虜一萬七千餘眾,擄獲戰馬、牛羊、駱駝三十萬頭,秦軍威震大漠。

燕然山之南再無敢稱兵之部落。

秦軍傷亡兩千餘眾,幾乎人人帶傷。

大戰之後,龐青主持大局,送受傷將士回居延養傷,自己帶著騎兵繼續在草原上放火。

秦軍所過之處,草原諸部紛紛跪地請降。

龐青留在草原,騎著馬提著刀友善勸說各部落南下。

置鞬落、羅日律、蠕蠕、嚈噠紛紛遣使入長安請罪。

楊崢選派從太醫院裡選派大夫,備好藥物,以馬車送往居延為受傷將士治療。

至於草原使者,楊崢一個都不想見。

也沒有接見的必要,漠西鮮卑三番兩次挑起大戰,先是西域,後又把腳伸進河西,說明他們已經鐵了心要跟司馬家穿一條褲子。

所謂求和,只不過暫時休兵而已,過上三四年,他們緩過氣來,還會再來的。

“從明年起,春夏輪番出兵解救草原部民,秋季焚燒草地,燕然山至金山所有部落全部要在大秦的籍冊之上!”這一戰讓楊崢有足夠的底氣說出這句話。

燕然山之東是拓跋鮮卑的地盤,楊崢給老丈人拓跋沙漠汗一個面子,暫時不動。

但漠西必須置於大秦的鐵蹄之下。

對付草原懷柔沒用,他們緩過氣來,提著刀子嗷嗷叫就來了。

這年頭一萬句好話沒有一把刀子管用。

楊崢不得不行絕戶計,每年春夏秋三季出兵,幫助他們脫離苦海,脫離部落主的壓迫。

居延距離燕然山比長安還近。

龐青建議修復燕然山脈南麓真顏山的趙信城,將陰山西麓至燕然山一帶草原收入版圖。

不管能不能完全控制,這一帶必須成為緩衝區。

趙信原是匈奴小王,戰敗投降大漢,改名趙信,武帝待之破厚,封翕侯,立過不少戰功,後兵敗,又投降回匈奴,被封為自次王,於真顏山建造城池。

此城可以與居延連為一體,牽制燕然山之南的廣袤草原。

楊崢與魯芝商議後,認為可行,奴隸是現成的,城池的根基還在,趙信城一座城池便扼守南面草原,也可以成為日後進擊漠北、漠西的橋頭堡,作屯兵屯糧之用。

遂改趙信城為歸信鎮,駐兵兩千,隸屬居延郡。

秦國牧場再添一塊。

姜伐野被任命為居延太守,鎮守當地。

有了歸信城,河套五郡來自草原上的威脅大大降低,成了真正意義上內地。

開疆拓土讓所有人喜出望外。

陣亡的將士也按照規制撫卹。

楊崢率領秦國官員前去拜祭,宣義郎尋訪每一戶家眷,每一家多了一面“勇烈”的銅牌。

生在如此時代,不得不戰,不可不戰。

傷亡不可避免。

甘露六年轟然而去,甘露七年(公元262年)呼嘯而來。

東吳與司馬昭在襄陽的拉鋸也到了關鍵時刻。

中原畢竟實力雄厚,賈充入樊城之後,聽從石苞的建議,徵發兗、荊百姓打造木排竹筏,上置火油,從上游飄蕩而下,江面火光滔天,直撲吳軍水寨,魏國水軍在後鼓譟。

丁奉第一次擋住了,損失十幾艘戰船,但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

吳軍就招架不住了。

丁奉的三萬精銳征戰大半年本就疲憊,偏偏在此時後方糧草也出現問題,糧草逾期未至,士卒空著肚子站在寒冷的江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