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書(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禪才是三國曆史的活化石。
正版的太貴,尋常人家買不起。
新崛起的中產小地主們為了抬高自家的檔次,只能委託書生抄書。
市面上出現大量抄書為生的人,養活了一大群人。
抄著抄著,啟發就來了,市面上開始出現《東周演義》、《戰國演義》、《楚漢演義》、《漢武大傳》等等……
雖然比不上官府的《三國演義》,但市面上照樣如飢似渴,隨便一本就賺的盆滿缽滿,夠吃一輩子。
不過歷史就這麼多,而需求卻是如此旺盛。
很多文人開始發揮想象力,加入上古神魔元素,伏羲女媧、黃帝蚩尤紛紛登場。
太久遠之事,無史料可查,文人們只能自行腦洞,編纂情節。
小說也就漸漸誕生了。
不過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寫著寫著,開始偏向風花雪月。
風花雪月也就罷了,後面居然出現大量的顏色小說,尺度相當之大,花樣百出……
楊崢作為正人君子,看了幾本之後,覺得這玩意兒絕不能放開,不然不利大秦的精神文明建設……
下令宣義司查抄這些亂七八糟的書。
好在現在只是一個苗頭而已。
不過有些書就很過分了,字裡行間居然吹捧魏晉,暗戳戳的指桑罵槐貶低大秦。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有些文人當年受過司馬家的恩惠,自然懷念他們。
楊崢對寫顏色書的人一般也就教育一頓完事了,但對貶低大秦的人絕不手軟,全部發配遼東、河中,讓他們接接地氣。
當然,市面上絕大多數書還是積極向上的。
也不是官府強制要求,而是經過了近百年的殘酷亂世之後,百姓需要看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
忠孝、仁德、信義、勇武等等。
文化跟國家的強大息息相關。
一個王朝的腐壞肯定也會體現在文化上。
明面上朝廷對這些東西不管,實則暗地裡一直在關注和引導,以避免走歪了。
文學館還將《三國演義》等優秀書籍翻譯成羅馬文、波斯文、天竺文。
各國使團、商賈趨之若鶩。
在這個到處是文化荒地的時代,如此鉅作簡直是空前絕後。
儒家的東西也透過這些書深深的影響了其他國家,成為文化輸出的典範。
卡利努斯對《三國演義》喜愛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陛下,這本書簡直彙集了華夏的所有智慧,它一定要出現在羅馬的土地上!”
楊崢忽然感覺不妥,這裡面的權謀和兵法都是實實在在的,萬一被羅馬人學去了……
不過轉念一想,也就無所謂了。
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羅馬人真按照《三國演義》來打仗,絕對是找死了……
“如你所願。”
“請陛下籤上您的名字,讓羅馬的子民知道東方有一位偉大的君主!”這廝學的挺快,連馬屁都拍的像那麼一回事了。
皇帝的名諱當然不能隨便籤,楊崢只能用私璽蓋了幾本,敷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