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領軍從襄陽殺出,與石苞合攻丁奉水寨。

丁奉只能放開樊城至襄陽的水道。

水道一開啟,襄陽之圍也就差不多解了。

石苞親提一萬援軍入城,襄陽軍民士氣大振。

施績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現實。

諸軍退走,石苞、王乂突然殺出,吳軍人仰馬翻,慘淡回到荊南。

丁奉只能趕回建業。

司馬昭的軍功再添一筆。

洛陽君臣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對付秦軍心有餘而力不足,但對付東吳卻遊刃有餘。

這一戰也讓晉軍對東吳形成心理優勢。

襄陽與合肥形同東吳的天花板。

合肥拿不下,襄陽也拿不下,剩下的就是內卷和衰落。

而這內捲來的非常快,丁奉還在長江上飄著,建業卻傳來噩耗,皇帝暴斃身亡……

皇帝這幾年雖然意志消沉,但國中總體趨勢還是穩定的,沒有出現諸葛恪、孫峻、孫綝時期的血流成河。

孫休在位期間,十分重視教育和農桑,江東百姓能稍作喘息。

丁奉看著縑帛上“暴亡”二字,心中又驚又恐。

暴亡就說明死的不明不白。

孫休正值盛年,喜好打獵射雉,身體一向不錯。

丁奉緊趕慢趕,剛到建業,又傳來另一個更蹊蹺的訊息,濮陽興和張布不立太子孫,改立烏程侯孫皓。

孫皓乃孫休之侄,前廢太子孫和之子。

而孫和正是二宮之亂中的南宮,東吳的南宮就是東宮,背後站著陸、顧、吾、朱、滕、施、張等家族,相當於南宮派的一次復辟!

吳中四姓全部站在前廢太子孫和一邊。

丁奉心中哀嘆,吳國這幾十年都沒走出二宮之亂的陰影。

“陛下詔令:封大將軍為右大司馬,左軍師,都督中外諸軍事。”丁奉腳剛落地,新任的侍中萬彧便來宣旨。

此人原是烏程令,與孫皓相善,現在也跟著扶搖直上。

丁奉忽然感覺疲憊猶如大山一樣向他壓來。

東吳連皇帝都必須遵守規則,更何況是他這個大將軍?

換句話說,皇帝都能死的不明不白,更不用說他這個大將軍。

一瞬間,皇帝為何暴亡,孫皓為何會被迎立都不重要了。

除非丁奉想建業再一次血流成河……

“大將軍,為何不接旨?”萬彧緊張兮兮看著丁奉。

丁奉拱手下拜,“老臣……領旨!”

除了丁奉,敗軍之將施績被任命為左大司馬,張布為驃騎將軍,加侍中。

一朝天子一朝臣,孫皓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追諡孫和為文皇帝,貶朱太后為景皇后,尊其母何姬為太后。

孫休的四個兒子則被封王。

剛剛經歷的襄陽戰敗彷彿什麼都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