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樣的意見,哈米德二世立即眼前一亮,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光明,因為在俄土戰爭時期,奧斯曼帝國就曾今找英國尋求幫助,並且主動挑起英俄之間矛盾,最後還故意簽署聖斯特凡諾條約。

果然,一段時間之後,英國當局就不能容忍沙俄帝國企圖單獨吞併土耳其,在英國首相本傑明的命令下,英國人把地中海艦隊開到了金角灣,當時英俄之間的大戰,那直接就是一觸即發,最後還是在俾斯麥的調解,英俄製定了共同宰割奧斯曼帝國的計劃。

不過也就在這樣的事件之後,奧斯曼帝國在國際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著名的西亞病夫。

不過這次,哈米德二世學聰明瞭,他可不想在失去更多的控制國與領土,特別是巴爾幹半島地區。

不過從19世紀中期之後,與奧斯曼帝國齊名的奧匈帝國,也開始漸漸放棄海上的霸權,轉向了陸地領土的爭奪,也是第一個將巴爾幹的西北部地區直接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巴爾幹地區長期是各大國覬覦的物件,沙俄帝國更是自從15世紀之後,一直打著解放斯拉夫人的旗號,長期在巴爾幹地區周邊爭奪勢力控制範圍。

所以,巴爾幹地區曾今多次遭到當時世界各大國的輪流統治,而在這些帝國的統治之下,巴爾幹地區的各國人民,長期飽受民族歧視和宗教壓迫,其實一切都是因為巴爾幹地區,位於歐亞大兩洲的接壤之處。

位於歐洲的下腹部,直接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部位,戰略位置自然十分重要,同時,這裡民族眾多,而且十分複雜,宗教也多樣化,自14世紀開始,這裡就是歐洲的大火藥桶,隨時都會引發一場大混戰。

所以在曾今一段時間裡,一段不足一百年的時間,巴爾幹地區前後就發生了七次重大戰爭。

大國爭奪的焦點,分贓談判的砝碼!

可是每次的戰爭,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巴爾幹地區的平民百姓,大戰之後,巴爾幹地區首先遭到歐洲各大國的集體瓜分。

所以有一段時間內,歐洲各國的邊界不斷改變,特別是1912與1913年,兩次巴爾幹戰爭結束之後,原本歸屬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巴爾幹屬地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和黑山,5個國家遭到了分割,從而在一戰結束之後,奧斯曼帝國就與奧匈帝國同時崩潰,巴爾幹地區又引來了一次爭奪戰。

歐洲大國們又開始趁機擴大自己的疆土,戰勝國接納新的領土,失敗退回自己的境內,而整個巴爾幹地區卻是生靈塗炭。

找英國人幫助,這一點哈米德二世同意了,可是該如何去說明白這些問題,又成為了下一個難題,畢竟哈米德二世可不想解決了一個問題,又自找上了另一個難題。

總之,又要跟遠東集團解釋清楚這件事,又不能給英國人制造任何機會,所以討論仍然在進行中,不過此時遠東軍團車隊已經全部離開了賽拉特山,正在前往邊境城市歐謝拉,在下山的途中,沒有在遇上伏擊與地雷,不過此時已經是夜晚,沙漠的夜晚。

第三五零章:沙塵暴之暗藏殺機

沙漠的夜晚不可怕,可是沙塵暴的夜晚就不一樣了。

雖然在特種裝甲車的開路下,沒有在遇到地雷與伏擊,可是天公不作美,下一個自然災害出現了。

沙塵暴的天氣一般是發生在內陸的沙漠地區,而遠東軍團車隊在離開賽拉特山,前往邊境城市歐謝拉的途中,就要經過這樣的一段路程。

冬季乾旱少雨,氣溫開始回升,這些都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天氣條件,地面的單流體逐步發展成為雲團或颮線,讓沙塵暴可以發展,並不斷加強尺度,只要稍稍出現有利的風速和地形條件,沙塵暴立即形成。

就在夜幕徹底降臨前,遠東軍團的車隊行駛在前往歐謝拉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