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只能集結不到11萬的軍隊,雙方的兵力還是相差3給之多,於是根據遠東陸軍指揮部以及李寧宇的動員令,在南亞地區所有遠東陸軍,全部向新安、西寧、現代三地集結,而其餘各地都是在唱空城計。
就這樣,遠東在新安、西寧、現代地區一共集結了11。3萬軍隊,1758門火炮,3532挺重機槍,整個防線長達90公里,同期,配合遠東動員的還有英國駐守在緬甸的陸軍,大約12萬人,488門火炮,由於在遠東與法國前一階段的會戰,法軍消耗量很大,為補充更多的兵員作戰,法國在國內進行了幾次總動員,但短時間內仍不可能根本改變南亞地區的兵力數量。
就在這種情況下,遠東依然決定在新安、西寧、現代地區轉入防禦態勢,目的就是給黃海艦隊與南海艦隊爭取足夠的時間,徹底消滅法國遠征聯合艦隊,在等待李西華指揮的第二軍團,儘快從北部南下讓原本可以從法國重兵包圍中解脫出來,可是南下的增援,短時間根本不能抵達。
同樣,法國殖民軍雖然擁有相對的兵力優勢,在金邊會戰中的失敗陰影下,法國殖民軍決定不急於發動進攻,主要採取穩紮穩打的態勢,依託兵力上的優勢,不斷沿途建設新陣地,等待遠東陸軍的進攻,不過等了許久根本看不到遠東士兵的影子。
自從9月初,頭頓計劃開始執行,新任法國殖民軍總司令庫羅金,就吸取了前任司令官羅伯特的失敗經驗,所以他採取制訂的計劃,都是注重防禦的進攻計劃,可是在頭頓計劃確定之後,庫羅金還是開始派兵向頭頓地區推進,但是很快就在新安、西寧、現代三地遭到了遠東的強硬反擊,可是奪取頭頓的作戰計劃已經開始,為了配合法國遠征聯合艦隊。
庫羅金最後還是下令新安、西寧、現代三地開始實施攻擊,並決定法國殖民軍第33軍,向越河與太河之間進軍,而只要佔領太河的右岸,就可以為後續的法國殖民軍提高安全保障,同時離頭頓地區的溪湖靠近,其實實際上,就算遠東把太河與越河讓出來,法國殖民軍面對的困難都是一樣的,因為遠東11萬的全部兵力,在就已經分左右2個集團軍。
右翼1個整編軍,左翼一個整編軍,主要在新安、西寧、現代三地駐防,他們接到的命令只有,那就是絕不容許一個法國殖民軍,向頭頓港地區前進一步,更別說溪湖方向,這次遠東可以使以逸待勞,採取並會直接實施主攻。
就這樣,法國殖民軍安然無恙的跨過了越河與太河,法國殖民軍總司令庫羅金在收到最新的電報之後,立即大喜,因為一路南下中,法國殖民軍竟然沒有遇到一個遠東士兵,但是養成穩妥起見的庫羅金,最後還是命令法國殖民軍中,右翼2個軍的戰鬥序列為尖兵,繼續向前推進。
而由他親自指揮的4個軍,緩慢地向溪湖方向前進,同時給尖刀軍的任務則是,如果發現遠東軍團,立即把遠東的主攻部隊吸引至北部地區的方向,好讓後續部隊進入頭頓地區,另外為了穩妥起見,還安排3個軍作為預備隊,不過最後因為英國緬甸軍的大舉壓境,只好放棄了。
但是,法國殖民軍的前後兩大集團軍,還是擁有30萬人的兵力,並且開始向新安、西寧、現代三地推進中,法國殖民軍的速度很慢,每個晝夜不超過15公里,直到9月5日,遭到催促的庫羅金,這才開始實施計劃,目的就是在9月9日由陸地攻下頭頓。
不過在抵達新安、西寧、現代三地的時候,立即遭到了遠東炮火的覆蓋攻擊,但是法國殖民軍卻沒有辦法在繼續向前一步,因為在這三地,都是山地,而法國殖民軍沒有進行山地戰的準備,特別是缺少山炮,而且更糟糕的事情就是法國沒有為進攻做準備,所以不但沒有隱蔽點,完全喪失了突然性。
所以遠東最後乾脆決定將計就計,首先利用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