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貧困》、《聖多明各(多明尼加的首都)的債務報告》、《聯邦州稅研究》……”

這位半禿頭博士畢業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不過他走的是學而優則仕的路線。

在得到1894年得到phd。之後,霍蘭德博士出任過美國聯邦政府官員,接受了短命的麥金萊總統任命當過美國託管國波多黎各的財政部長和多明尼加共和國的高階財政顧問。其後回到美國財政部擔任勞動糾紛的仲裁人。

而他將會擔任1921年度的aea主席。

其實這個“主席”真沒有什麼好當的,你說能從一幫子經濟學家建立的學會里面撈到錢嗎,當一年也真是夠了。

聽到這個中國人這麼如數家珍地一說,下一任aea主席臉上的神情也是有些不對了。

道可託…霍蘭德的為人可沒有達文波特教授這麼寬厚,他聽到這個中國人如此大言不慚就有點不高興,於是跳出來給道可託…袁一個難看。

不過現在看來,似乎自己要難看了啊。

只聽袁燕倏興致勃勃地繼續說道:“我尤其喜歡博士你1899年寫的《複本位制度史(the financial historybaltimore)》,對了,這是你在複本位制度委員會(the bimetallic mission )當秘書長時候寫的吧。”(筆者注:關於達文波特教授和霍蘭德博士的內容確屬史實。)

顧名思義,複本位制度就是黃金和白銀這兩種貴金屬同時作為本位貨幣的制度。

這種貨幣制度其實很早就有了。在有些時代的有些地區,銅也是一種可以和金銀並列的本位貨幣,比如古代賽里斯從兩漢開始的絕大部分時期,金、銀、銅這三樣就是同時具有無限法償能力的貨幣。

然而,複本位制度有一種天然缺陷,那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定律。

十九世紀上半葉美國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美國在1792年實行復本位制時,法定金銀鑄造比價是15∶1,但在1795~1833年的39年裡,國際市場上金與銀的實際價值對比是15。6∶1。

於是銀幣在美國成了“劣幣”而金幣成了“良幣”。可想而知白銀從國外大量流入美國,而黃金則從美國大量輸往外國,美國成了事實上的單銀本位制國家。

到了1834年,美國將鑄造比價改為16∶1,而當時國際市場上金銀實際比值是15。7∶1。金和銀在美國的良、劣幣地位轉化,美國又成為事實上的單金本位制國家。

但是呢,美國有些人一直孜孜以求想要恢復金銀複本位制度。

還記得那位“偉大的平民”,三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讓五個州透過反進化論議案的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嗎?

他就領導過一場“自由銀幣運動”。這個運動就是想把金銀比率限定在16:1,任何人都能無限量鑄造銀幣的

這是因為美國資本控制了世界白銀生產的 66%和白銀冶煉的77%。於是才有這個在金本位鼎盛時期研究如何恢復複本位的委員會。

而且白銀生產對於猶他、愛達荷、亞利桑那、蒙大拿、內華達、科羅拉多和新墨西哥州這西部七州來說很重要。

日後來自這七個產銀州的參議員控制了參議院中1/7的投票權。以這些州的議員尤其是民主黨的議員為核心,再包括銅、鉛、鋅等以白銀為副產品的生產者就形成了所謂的白銀集團(silver bloc),

所以三十年代fdr才會在白銀集團的遊說之下搞出著名的白銀法案。

“嗯哼,我記得這本書的開頭是這麼寫的……”

“你想擁有袁燕倏先生照相機一般的記憶力嗎?袁氏快速記憶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