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他立即警惕地看著袁大師道:“那麼袁博士,你怎麼會在這裡的呢?”
“這個問題麼……”袁燕倏嘆了一口氣,扔了一個蘋果過去道:“殿下,是不是覺得很渴?請先潤潤喉嚨吧。”
他再指了指還在昏睡著的裕仁道:“等迪宮親王殿下醒過來之後,我再來解釋。”
北京時間,1921年7月24日早晨8點。
北京,middle east sea。
北洋政府的所在地是一個會***的名字,所以你們都懂的。
話說馮鞏他爺爺“北洋之犬”馮國璋在這裡當大總統的時候,還發生一件趣事。他讓人把金水河裡面的魚都打撈上來,然後沿街叫賣。一時間,北京城內到處都在叫賣“總統魚”。
據說這些魚賣了八萬塊大洋,全都進了馮大總統的私囊。
等到老馮去世之後,有人作了副對聯:“南海魚何在,北洋狗已無。”。
如今此地已經換了主人,不過也算是北洋的人。
當大總統府家的正是不怎麼當中華民國家的徐世昌,徐大總統。
他是1855年生人,今年也有六十六歲了。老人家早上都容易醒,何況如今正是夜短日長的夏季。
徐世昌今天也起了一個早,就在他老人家在金水河邊遛彎的時候,外交總長顏惠慶急匆匆地帶著顧維鈞的電報來到了middle east sea。
然後,中華民國大總統就看到這份“迥電”……
這裡要解釋一下,我大清開通電報之初,因為傳送電報非常昂貴,按字論價,“字字是金“,所以節約用字就非常重要。
為此有人發明了一種新的紀日辦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韻目代替日期。這種方法在電報領域一直延用到新中國建國初期,前後使用了70餘年。
在其他領域也有使用,甚至有些人日記都是以韻目代日。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件也是以此命名的,如:馬日事變、灰日暴動、文夕大火、豔電、皓電等。
那麼24日的韻母是什麼呢?沒錯,就是“迥”字。
而“723大事件”發生在格林威治時間晚上八點半,那個時候東八區的賽里斯已經是24日凌晨了,加上北洋政府收到訊息的時候已經是24日上午。
於是這起事件在賽里斯被稱為“迥日事件”,也有人叫做“迥日義舉”。(註釋1)
這份“迥電”頓時就讓堂堂的中華民國大總統有神啊。
本來就長得十分精神的徐世昌瞪大了雙眼,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兩撇鬍子道:“駿人(顏惠慶的字),這是真的嗎?顧少川這不會是跟我們開玩笑吧?”
圓頭圓腦還帶著一副圓框眼鏡的圓滾滾的顏總長抬了抬眼鏡,苦笑道:“大總統,這怎麼可能是假的呢?顧公使也不是那種愛開玩笑的人啊。下官已經和他再三確認過了……”
這位外交總長也真是不容易,大半夜就被外交部值班人員叫醒。
當時他也覺得不可思議且不敢置信,所以親自到了外交部的電報室,和英國那邊再三確認了之後才親自送到了大總統府。
“……”
徐世昌再次帶上了老花眼鏡看了一遍“迥電”。
“哎……”他突然長嘆一聲,揹著手面向金水河,曼聲吟道,“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哎……”
這次輪到顏惠慶嘆氣了。
像他這樣的賽里斯高階知識分子當然是道徐世昌背誦的是《史記…刺客列傳》當中,太史公對於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這五位著名刺客的讚歎。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從老曹到老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