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頹廢叛逆的經典形象迅速風靡歐美,成為年青一代模仿的物件。”
——節選自《麥迪遜大街上的袁燕倏》
只聽愛手藝大人很是期待地問道:“尼奧,既然下一期是《輻射》,那麼在下一期是不是就登《鄉村教師》了呢?”
“霍華德,這可不行啊!”
我們的袁大師頗有些志得意滿地道:“《鄉村教師》不會發表在《scp》上面,因為有一家雜誌已經預定了的。”
愛手藝大人聞言有些失望地問道:“是哪一家雜誌?”
袁燕倏下意識抬起腦袋……因為說到這件事情太開森了,他都忍不住想笑,所以刻意不讓眾人看清自己的表情。
他嘴裡面輕飄飄地道:“《theatlantic》。”
“哇哦,哇哦,哇哦……”
只聽眾人一片驚呼,還有人興奮地道:
“尼奧,真的是《大西洋月刊》嗎?!”
“尼奧,真的是太好了啊!!”
“尼奧,真的要恭喜你了啊!!!”
為什麼袁大師的小夥伴們這麼激動呢?這是因為《大西洋月刊》就是美利堅最受“尊敬”的一本雜誌。
如果說《紐約時報》是美利堅的《人民日報》,那麼《大西洋月刊》就可以稱為美利堅的《紅旗》。而美利堅的《解放軍報》是……好像沒有。
總之,美國的報刊雜誌史上最重要的“一報一刊”就是灰貴婦和《theatalntic》。
當然啦,同不需要追求經濟利益只看重政治效果的“兩報一刊”比起來,“一報一刊”要更為遷就市場也更加因吹斯聽。
而同追求新聞性和時效性的《紐約時報》比起來,《大西洋週刊》的精英氣息更加濃厚。其實這本雜誌從創刊開始的受眾就是美利堅知識精英們。
再同另一本同樣型別的雜誌《紐約客(thenewyorker)》比起來,《大西洋月刊》要更加偏向保守派和共和黨。問題是《thenewyorker》要到1925年才創刊。
《大西洋月刊》創辦於1857年,這個年份對美利堅來說正是風雨欲來的多事之秋。
從政治上說,眼看著再過四年南北戰爭就要開打了,因此當時關於是否廢奴和聯邦存廢的辯論正處於白熱化的狀態。
從經濟上說,鐵路和電報網路飛速地在北美大路上延伸開來,將全國連線成統一的市場。大量移民也湧入美國,使得總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一。人們開始向西部拓荒,並催生出了淘金熱潮。技術、資本和勞動力三大要素齊備,美國經濟開始蓬勃發展。
從宗教上說,1848年歐羅巴之春極大地撼動了封建保守勢力,而新的科學發現,比如1858年就要發表的進化論,大大地撼動了人們的宗教信仰。
最後從文化上說,經歷了歐洲啟蒙主義和浪漫主義洗禮的美國本土知識分子們渴望擁有自己的,獨特的美國聲音。
雜誌創刊人,有著“美國文藝復興領袖”美譽的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寫道:“我們傾聽歐洲溫雅的文藝女神說話,已經聽得太久了“。
他認為,“一本雜誌理應引領整個時代,這是非常有益、並且必須要做到的事情……編輯需要擁有寬廣的視野和眼光,從這篇土地上找到最好的(文章),並且能夠拒絕大眾的品味……大眾會很快冷靜下來,然後發現他們擁有了一位導師。”
《大西洋月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在日後它會被尊稱為“美利堅精神覺醒的象徵”。,
第一期出版的時候,愛默生就很明確地宣稱這就是“一本有關文學、政治、科學與藝術的雜誌“。
它幫助人們認識一些新的作家和詩人,幫助作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