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阿對望了一眼,然後笑到:“應該就在這幾天,因為我送兩位貴妃到青州去是名正言順,隨意即便現在長安城的治安十分森嚴也沒有關係。”

史阿也淡然到:“有我史阿在,沒有人可以接近你們三人乘坐的馬車。”

眾人信服的點頭,有史阿這天下第一高手在,眾人當然放心。史阿卻看向太史慈笑道:“本來我還想到荊州去會一會那老將黃忠,不過想一想他不過就是呂布的境界。雖然他的刀法一派生機勃勃,但是決戰之時定會求死。那時候說不定會突飛猛進,變得和呂布一樣厲害。若如此,史阿去不去也是一樣,與他對戰的結果早在意料之中,所以史阿便不去了。主上手下猛將無數,黃忠定然遮擋不住,而且黃忠即將步入老年,無能為也,主上和子龍兩人不在此人之下,若是聯手,黃忠也唯有一死,更何況青州軍猛將無數,又只求勝利,黃忠即便是萬人敵也無能為,不足道也。”太史慈早就預料到這一步了,哈哈一笑道:“史阿兄請放心,太史慈自有分寸。”

史阿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漢獻帝卻想起一件事情,對太史慈皺眉道:“名義上我已經死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好我的廟號呢?”太史慈哈哈一笑,然後深深的望向漢獻帝道:“當然是漢獻帝了。”

所謂獻帝,自然是“奉獻皇位的皇帝”了。

就在太史慈去偷偷會見漢獻帝的第二天,太史慈在自己的。。。開了規模龐大的會議,滿朝文武齊聚一堂,自然是為太史慈登基前做最後的討論工作。

由於眾人無不擁戴太史慈改朝換代,所以很多的話題進行的十分迅速,很快就被敲定下來但是新王朝的國號卻久久沒有定下來管寧也知道這件事情最為麻煩,所以國號的事情被留在了最後解決,誰知道眾人一直到最後都在爭論不休。在朝堂之上的這些人都是飽學之士,自然各有自己的理論依據,希望新王朝叫什麼名字,除了他們地方上的官員和大儒們也紛紛寫信來誠懇的表達自己的意見。

如此一來,國號的意見便混亂起來,眾人大多引經據典,各有憑證,原本穩重的朝廷官員們開始變得激烈起來,言辭之中也是火藥味道越來越濃,不過當著太史慈的面,他們自然不敢過分,繞是如此,也令太史慈心中不快,不過太史慈不想對眾人進行呵斥,他知道強行的壓制只會令眾人心中留下對自己的意見持有異議的同僚們留下怨恨,這時代的文人們特別喜歡自命清高,若是被他們形成了黨派之爭,那便麻煩了,自己自然可以威懾他們,但是太史慈卻知道什麼叫做防微杜漸,越是小事情往往越能對歷史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太史慈不敢等閒視之,為今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太史慈自己拿一個主意出來,若是自己不採用這些人的任何稱號,而是獨闢蹊徑,而且言之成理,意義深遠,那麼便可解決這個看似微小的大麻煩,但問題是太史慈自己知道自己的肚子裡面有多少料,要他在這些人面前想一個有著深遠意義的國號,本身就已經太難了。而且還要有典故。實在是孔夫子面前掉書袋。但是太史慈卻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心中卻在苦笑:再堅固的城堡也害怕內部的破壞。問題是自己到底起一個什麼名字呢?在中國歷史上;秦漢是中國的盛世。剩下的就是盛唐了;但問題是自己地二舅子劉繇今天不知道怎麼開了竅;又或者是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居然提出新王朝地國號應該叫做唐。如此一來,太史慈當然不能用這個國號了,聽聽這些人說地國號,有的時候令太史慈有一種這些人是不是穿越了的感覺。

什麼“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