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真的不在乎嗎?」
陸珩望著遙遠的海平面,海天一線,燦爛星河像是要傾入海中。天地如此廣闊,人何其渺小?
陸珩說:「現在大明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就夠了。」
有人光芒萬丈,名垂千古,就要有人站在黑暗中,負重前行。盛世不只是光鮮亮麗的,更多地方隱藏在泥裡,潰爛生蛆,需要有人剔掉裡面的腐肉,扛著它繼續前行。
但將來大家能記住的,始終是那個輝煌強大的盛世。
海風越來越冷了,再等下去城門要關閉了。陸珩和王言卿相攜下山,他們兩人的馬系在樹上吃草,看到他們回來,興奮地長鳴。
陸珩先解開王言卿的馬,將韁繩遞給她。王言卿熟練地翻身上馬,她坐好後,陸珩也上來了。兩人無需再多言,陸珩輕輕喝了一聲,駿馬立刻展蹄飛奔,王言卿隨即跟上。
他們沒有叫侍衛,一前一後朝城門奔去。
背後新月如鉤,寒風蕭蕭,前方九重城闕,萬家燈火。
而此刻,唯有他們兩人。
第132章 喜脈
倭寇戰爭逐漸步入正軌,傅霆州學的是傳統兵法,雖然不擅長水戰,但知道如何用人。胡宗憲為人圓滑,善用詭計;戚繼光自創鴛鴦陣,因地制宜;俞大猷風格剛猛……
自古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而現在湧現出這麼多出色的將領,可見天意都站在大明這邊。但陸珩沒時間等戰爭勝利了,接下來是正規軍的戰場,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以功成身退了。
陸珩清點人手,準備率領錦衣衛回京。回京前,他詢問了朱毓秀的意思,朱毓秀不願意去京城,也拒絕了送她去投靠親戚的提議,而是選擇留在蘇州,替父親和祖母守孝。
七夕那天內應盯著朱毓秀和朱祖母,朱家老僕反而逃過一劫,如今繼續回小姐身邊伺候,一老一少相依為命。既然這是朱毓秀的決定,陸珩沒有勉強,而是寫好了陳情奏摺,等入京後遞給皇帝,讓朝廷封賞、安頓朱毓秀。
陸珩同時給玉鍾辦了放良手續。玉鍾一出生就在青樓,天生樂籍,但她給陸珩提供了許多官員情報,陸珩念在她協助抗倭有功,同時為了保護她不受官員報復,就銷毀了她原來的籍貫,給她另外接辦身份。
這對風月場中的女子來說,無異於重新投胎,改頭換面。
如今南京錦衣衛掌握在陸珩手裡,更改一兩份戶籍對陸珩來說再容易不過。但玉鍾生父不明,沒有姓氏,陸珩問她要換什麼新名字,玉鍾想了想,說:「我沒有姓氏,但妹妹是被哥嫂賣進青樓的,沒入行前姓殷。我便跟了妹妹,以後姓殷吧。」
從此,青樓頭牌歌姬玉鍾消失,民間多了一位叫殷玉鐘的女子。
陸珩處理完善後事情,便要準備回京了。許多人搶著要給他踐行,陸珩明面上答應,但真正出發那天,陸珩誰都沒通知,悄悄動身。
那天下著細雨,王言卿提裙登上船舷,丫鬟小心用傘擋住飄來的雨絲,抱怨道:「夫人,雨越來越大了,您快進船艙吧。」
王言卿應了一聲,正要轉身,忽然透過濛濛雨幕,看到碼頭上停了一輛車。車廂邊站著一個女子,裙角被雨打濕,看起來已經等了很久。
殷玉鍾得知陸都督這幾天即將離開,但她不知道是哪一天,只好天天來碼頭等。幸好,今天等到了。
殷玉鍾看到王言卿,沒有上前,只是遠遠屈膝行萬福,祝王言卿一路平安。王言卿也笑了笑,回了個萬福。
此去一別,多半再無相見機會。彼此珍重,餘生萬福。
丫鬟看到王言卿停頓,順著王言卿的視線看了看,輕聲喚:「夫人……」
王言卿收回視線,淡淡道:「走吧。」
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