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悲慘。李後不但對孝宗及其皇后大不敬,在她的挑唆下,光宗和自己的生身父親孝宗關係也日趨疏遠。根據南宋的禮制,光宗每月要去看太上皇四次,但是光宗很少去拜見孝宗。孝宗不久臥病宮中,更加希望能再見光宗,光宗全無反應。後來太上皇病重,光宗也不去見他。公元1194年六月初九夜,太上皇孝宗在失望之餘去世。直到此時,光宗仍然不為所動。這樣孝宗的葬禮無人主持,金國派來的弔唁使者也無人接待。光宗的種種舉動招致群臣的譴責,在以孝立國的宋朝,光宗的作為無疑使趙宋的統治遭遇了極大的危機。光宗事實上已經不能再處理朝政了。在這種情況下,參知政事趙汝愚、趙彥逾、韓侘胄等人在徵得了太皇太后吳皇后首肯後,擁立嘉王趙擴為帝,這就是宋寧宗。事實上這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光宗之後,皇權旁落。權臣、外戚相繼登場,其情形和東漢末年十分相似。
這場政變對南宋王朝所產生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它使南宋皇權從此旁落,隨後在這次事變中擁立寧宗即位的權臣趙汝愚和外戚韓侘胄之間出現黨爭,接著便是韓侘胄專權的“慶元黨禁”。 趙汝愚和支援他的道學家集團都受到了株連,紛紛被貶官降職,流放異地。朝廷內部的鬥爭一時之間硝煙瀰漫,使得本已衰弱的南宋更加混亂。
公元1200年,權臣韓侘胄的政治靠山韓皇后去世後,寧宗皇帝決定立楊氏為皇后,韓表示不滿,由此楊皇后和韓之間產生了很深的矛盾。由於楊皇后和兄弟楊次山在政治上都主張妥協、投降,所以很快就和朝中投降派的代表禮部待郎史彌遠同流合汙,共同策劃對付韓侘胄。
公元1205年,因“慶元黨禁”招致人民怨憤的韓侘胄為了鼓舞士氣並鞏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在寧宗的支援下決定北伐,史稱“開禧北伐”。但這場初戰得勝的北伐最終還是歸於失敗,韓侘胄也被暗殺。此後軍政大權歸楊後、史彌遠所操縱。主戰派遭到清洗,投降派又一次得勢。金軍入侵的陰影還未逝去,“開禧北伐”失敗的第二年(即公元1206年)另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蒙古政權拔地而起,南宋從此雪上加霜。
史彌遠是繼韓侘胄之後南宋又一個著名的權臣,他把持朝政達二十六年之久。
當初誅殺韓侘胄,史彌遠立有大功,在楊皇后的支援下,史彌遠官拜右丞相,從此大權獨攬。他剛一登上相位,就對韓侘胄執政時的政策加以全面改革。他廢止了對理學的禁令,為朱熹等恢復了名譽,並重新任命趙汝愚等舊臣。
後來寧宗病重,皇太子在私下談論時把自己對史彌遠獨攬朝政的反感表現出來,不料這話傳到史彌遠的耳朵裡,他便處心積累想廢掉這個太子。公元1224年八月,在寧宗病情危急時,他矯詔,將宗室之子趙昀立為皇子。寧宗駕崩當晚,他派後戚,楊谷進入後宮和楊皇后秘密商議,決定假稱寧宗有旨意,廢皇太子為濟王,立趙昀為皇帝,是為宋理宗。宋理宗一登上皇位,就馬上拜他為師,右丞相兼樞密使,進封魏國公,史彌遠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史彌遠在寧宗朝當了十七年的宰相。擁立理宗後;又獨自當了兩年的宰相,理宗感激他的擁立之功,不考慮國家利益,雖然很多人紛紛上言揭發史彌遠的奸惡,理宗都置之不理。
第四章:文官政府(16)
史彌遠於公元1231年退出權力中心,於1233年去世(在他死後的第二年,蒙古滅金)。
理宗一生,前有權臣史彌遠,後有奸臣賈似道。南宋之亡,其實亡於理宗之手。
理宗執政前期有權臣史彌遠,後期有奸臣賈似道。賈似道本為理宗寵妃賈氏的弟弟,在賈妃的“影響”下,賈似道很快進入朝臣之列。公元1241年,被提升為湖廣總領。公元1245年又成為權傾一方的重臣。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