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整個投石機就與原來的完全不一樣了。而且彈簧由於是第一次出現,李恪對於它的推力有多大,心裡也沒有數。他的任務只是把原理告訴給大家,剩下的就由他們自己去摸索吧。又提醒他們,蒸汽機是所有機械的基礎,用途非常之廣泛,不要著急把他們應用於實踐當中,當前的最主要任務是儘快的把蒸汽機小型化,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體現出蒸汽機的廣泛用途來。把該交代的都交代給了大家以後,李恪離開了工部,前往軍校。

此番對吐蕃作戰,軍校的學院表現良好,有多名學員在戰鬥中殺敵超過二十人。更為可喜的是,在作戰當中有幾個學員充分的發揮了在軍校學習到的知識,其中袁諍、宋奎、陶寶柱三人表現最為優秀,他們在殺敵過程中善於動腦,並且組織學員們進行小組配合,使得戰果獲得最大化的體現。尤其是袁諍,帶領十餘人對吐蕃潰兵進行分割包圍,然後迫使走投無路的吐蕃士卒只能選擇投降。他所指揮的那個戰鬥小組,殺敵數並不多,但是俘虜的吐蕃士卒達到驚人一千三百餘人,平均每人俘虜了一百人之多。這些人都將獲得朝廷的嘉獎。當然,有嘉獎就會有批評。此番作戰過程中,有的學員由於過於興奮,殺敵時不計後果,對已經跪地投降的吐蕃士卒也不放過,結果造成一些原本已經投降的吐蕃士卒,見狀再次奮起反抗,以至於造成了多人因此受傷的嚴重結果。對於這些個造成嚴重後果的學員,李恪毫不客氣的關了他們的禁閉,並且讓他們寫下深刻的檢討。就連朝廷頒佈的所有軍校學員全部晉升一級的嘉獎,也被李恪給撤銷。

根據軍校的規定,凡是進入軍校學習的學員,一律享受正七品上,致果校尉的待遇。如果遇到軍功嘉獎,則在此基礎上做出相應的調整。由於目前的學員,是軍校的第一批學員,又大多都是從軍隊招上來的,有的學員在來軍校之前,就已經超過這個職務,超過的自然也就按照實際的品級作出相應的提升。

此番朝廷做出所有學員全部晉升一級的決定,是由李恪爭取來的,目的是提高學員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是想透過這些學員們,在畢業後回到原來的部隊,給軍校樹立一個好的形象。

此番對吐蕃作戰,學員中還另有十九人獲得了兩級的晉升,其中十一人是因為殺敵數超過二十人,另外的八人則是因為組織工作做得相當的出色。除此外還有兩人獲得了三級的晉升,其中一人名叫李泉,此人作戰當中極為勇猛,每次作戰都是衝鋒在最前面,被學員們稱之為“千人敵”,此番作戰不但殺敵超過五十人,而且生擒兩名吐蕃千戶長以及一名吐蕃貴族,可謂是功績卓越,為此特晉升三級。此人在進入軍校學習之前,便已經是從六品上的振威校尉,加升三級一下子成為了從五品下的遊擊將軍。這在大唐軍隊來講,已經是中級軍官了,再加上又是軍校建立後的第一名將軍,李恪自己掏出紋銀五十兩作為獎勵,授予了他。要知道唐朝時,銀兩並非流通貨幣,一般都是作為朝廷賞賜之用,得到銀兩者都會予以珍藏。另外一個獲得三級晉升的學員,便是袁諍。與李泉的武勇不同,袁諍善於謀略,單憑他指揮十餘人,在其餘人等正忙於殺敵之時,他們卻先後共俘虜一千餘吐蕃士卒,便可見其指揮才能。袁諍並非軍旅出身,入學前原本是太學院的一名學生,所以獲得晉升後的官職為正六品下的昭武副尉。這在這一批學員中來講,也算得上是官職很高的了。

嘉獎完畢,學校又恢復往常的秩序。

柴紹果然如同他當初與秦瓊說的那樣,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