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這一路暫時也不必擔心。這個時候,陛下便當集中精力,先平定任城王之亂,然後趁著東吳與濟北王廝殺之際,率軍南下將之掃滅。如此,則內亂皆平,便可趁勢與東吳和好聯手,共同對付劉備這個大敵。”

劉曄不愧是從亂世“苟延殘喘”至今的“老不死”;在這樣混亂如麻的局勢中,竟然在片刻間的功夫,便曹丕設計好了一套起死回收,扭轉局勢的方略。

時值如今,曹丕已是徹底的亂了心神,有人能他出這麼一個“聽起來很美”的計策,他就該謝天謝地了,所以,曹丕根本來不及細細琢磨,當即道:“好,就依愛卿之計,你速速去辦吧。”

…………關東的亂局,儼然又回到了董卓時代的群雄割據,而關西之地,卻是一派太平祥和。

平陽之戰結束的很及時,十幾萬的軍隊回到關中之後就地解散,府兵們得以趕在秋收之前回到自己的田間,秋收並未因戰爭而受到多大的影響。而且老天眷顧,這一年風調雨順,又是一個豐收年。秋收結束之後,各地空蕩蕩的糧倉又滿了起來。

喜獲豐收,劉備的身體也因這豐收的喜悅而好了不少,於是他便在皇宮之中設下盛大的宴席,一者慶祝大豐收,二者也為表彰在伐魏之戰中有功群臣。

這一次,方紹儘管不是功臣中的主角,但因為澠池一戰,以及奇謀助張飛襲宛城之功,依舊如往常一樣風光十足。

其餘諸臣,各得其賞,自也是人盡歡欣。當魏國陰雲密佈之時,大漢國卻從上得到下的一片欣欣向榮。

“陛下,如今我國喜獲豐收,全國上下一片振奮。而魏國之內又是一片大亂,曹彰與曹丕兩兄弟爭鬥不休,陛下何不趁此時機,再次發兵東進,必可一舉滅魏也。”

在一片喜慶的氣氛中,法正用他的話給宴席添了幾分殺氣。

劉備這個時候也動了發兵的念頭,而諸葛亮卻道:“曹氏兄弟之爭還未到你死我活的時候,臣以為陛下妨再靜觀一段時日,至少也得等到曹彰將兵馬盡數東調,晉陽兵馬空虛之時再發兵不遲。”

諸葛亮話音剛落,內侍便將一道由關東發來的急報送上,那是魏國濟北王曹植在徐州稱帝的訊息。

這個訊息,自然是令在場的大漢君臣無不驚異。

誰也沒有料到,繼曹彰之後,連曹植也稱帝了,這曹家兄弟們可真是忙得不亦樂乎呀。

“陛下,既然曹植也稱帝了,那臣以為,我們該當迅速的發兵滅魏了。”諸葛亮馬上又改了口。

劉備奇道:“丞相,你為何忽然又贊成立刻伐魏了?”

諸葛亮淡淡道:“曹植這麼一稱帝,魏國東南必然一片混亂,這個時候東吳絕對會藉機北伐,料想青徐之地可輕易而下,以吳公那份貪心,介時他必定會不顧先前的中分天下之約。所以,我們一定要趕快出兵,與東吳搶著時間瓜分魏國之地。”

(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四章 五國之戰

諸葛亮說得沒錯,東吳佔據了淮南,整個徐、豫二州將直接暴露在其兵鋒之下,吳軍以淮水為依據,水軍可自由從淮水中延伸出的各條水系深入中原,而依靠著水軍的支援,即使是曾經鐵板一塊的魏國,也未必能抵擋得住吳人水陸攻勢,更何況是擁兵自立,割據青徐的曹植那一隅之兵。

吳人進軍中原的阻力,顯然要比漢軍要輕鬆的多。

這時,龐統也道:“陛下,丞相所言極是,如今曹彰那小子正在井陘關同他那廢物哥哥廝殺,晉陽之兵不過萬餘,如果陛下此時揮軍再攻幷州,臣料想晉陽城可輕易而下。晉陽一陷,我軍再順勢滅掉曹彰,一舉從井陘殺入河北平原,曹丕那廝焉能抵禦陛下天威。”

龐統也發話了,方紹便跟著站出來表示出兵。

曹植的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