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曾經的歷史中,諸葛亮北伐中原,擁有著強大騎兵的魏**團,卻很少敢與處於弱勢的蜀漢步兵軍團對抗,除了諸葛亮的練兵有方之外,那支神秘的連弩部隊,也是令魏軍騎兵望而生畏的重要因素。
“嗯,’這連弩的設計確實很有想象力,只是,幾個關鍵的部位還不夠合理,如果能再改進一下的話,必能成為剋制曹軍騎兵的神兵利器。”看過整個設計後,諸葛亮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方紹嘴角微微一揚,他等得就是諸葛亮這句話。(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三章 報答
像回回炮那樣的冷兵器,雖然個頭大,威力強,但整體制造技術並不複雜,所以,像方紹這樣的歷史愛好者,也能依樣畫葫蘆的發明出來。
但這諸葛弩就不同了,這玩意兒可謂冷兵器技術的巔峰之作,其奇巧程度,遠非回回炮可比。而諸葛弩問世後不久,其製作工藝,也隨著蜀漢的滅亡而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所以,方紹所畫的這個圖樣,僅僅是後世的一些學者,根據考古研究所復原的複製品,方紹也不確定,這複製品與正品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是否也能發揮正品那般的威力。
因此,方紹才將這圖紙拿給諸葛亮看,希望這位“諸葛弩”的原發明者,能夠從眼前的“贗品”找到靈感。
果然,諸葛亮並沒有讓他失望。
於是,方紹便鼓勵道:“先生,既然如此,那不妨你就好好參詳參詳吧,若是真能將這連弩造出來,咱們對付曹軍的騎兵就有更多有勝算了。”
此刻,諸葛亮的注意力已全投入在那圖紙上,連頭也來不及抬一頭,興奮道:“不錯不錯,這圖紙你就先留下吧,等我與阿英一起研究一下,她善於機關之術,興許能有所幫助。”
方紹便將這圖紙留給了諸葛亮,t天之後,諸葛亮派人邀他前來,並且將一張嶄新的連弩擺放在了他的跟前。
“先生,你可真夠神速的,這麼快就造好了一張。”
方紹拿起了那張連弩,懷著興奮的心情把玩著,發現這張連弩比他想象中的還要精巧,重量也要更輕一些,只是不知道效果如何。
“這還得多虧了阿英呢。走吧,到後園去,試一試它的威力。”
他二人便來到了府中後院,在五十餘步外,已經立起了一面箭垛,上面已經插了不少箭,想來諸葛亮之前也試射了好幾回。
其實,這諸葛連弩的操作並不複雜,首先將機身上的槓桿向前推進,使箭倉和與之一體的箭槽也隨之往前,箭槽後緣缺刻向上抬升,自動勾住弩弦。
正常情況下,弩弦橫在箭槽中央起到阻擋箭倉內弩箭落入箭槽的作用,但當弩弦被勾到箭槽後方後,一支箭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會自動落入箭槽,這個過程,相當於子彈上膛。
射擊之時,只需將槓桿扳回,在這個過程中,箭槽與箭倉就會向後運動,並將弩弦也往後拉,弩幹彎曲蓄能拉到盡頭的同時,箭槽後緣也會開始下坐,箭槽缺刻下方頂鈕露出下方的部分與弩臂接觸並被頂起,隨之將弩弦頂出缺刻,弩弦前行的同時,將箭槽中的弩箭彈出,便輕鬆的完成了一次射擊。
而當第一支箭發射之後,弩弦又擋住了第二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