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商行結餘256萬兩,王府份額82%,王府結餘近210萬兩。除了王府之外,還有近40名股東瓜分10%份額,至於剩餘8%,則是職員分紅。

西洋商行結餘98萬兩,王府份額79%,王府結餘近78萬兩。

西洋商行之所以這麼少,一則道路遙遠,一年只一個來回,二則採購回來的都是金貴貨,就比如鏡子、水晶燈、鐘錶這類玩意,都是千辛萬苦從希臘那邊淘過來的。

三則船隻不足,不是沒有船,而是沿途太過危險,南洋還好說,印度洋更亂,沒有足夠的武力支撐,朱常瀛還不打算在印度洋投入過多。

幾個大頭,就還有南洋商行同瀛州銀行沒有核算出來。

朱常瀛也不準備再等下去,便問道,“南洋同銀行報來的賬目呢,結餘多少?”

沈沛姝從書架上拿過兩冊賬本遞過來,朱常瀛翻開來看。

南洋商行結餘473萬兩,王府份額84%,王府結餘過397萬兩。

瀛州銀行存銀超800萬兩,結餘負77萬兩。

這個倒也不是虧錢,朱常瀛翻了翻,跨行手續費就收了6萬多兩,而整個瀛州銀行員工也不過400幾人,算來還是賺錢的,而且隨著海貿興盛,交易頻繁,手續費只會越來越多。

至於為什麼,當然為了安全,海上風險無數,是載著銀子做生意,還是隨取隨用?這個答案不言而喻。

而這個負數,則是貸款貸出去的各縣借款,還款期未到而已,畢竟這項業務才剛剛推出不久。

放貸量還是太少了,朱常瀛琢磨著只要自己不死便不會發生擠兌,拿出一半去放貸應該沒有問題,拿廣大海商的銀子來開發外海,這也算專款專用吧。

回頭看,王府今年收入685萬兩!